69期
神国邻舍Kingdom Neighbors

关爱流离失所的人

译╱张军

耶稣自己成了异乡人

基督徒的呼召和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圣经的认识和理解上,这决定了当做什么样的工和如何做。我们都是按神形像所造,其实也都是这世上的客旅;耶稣在地上的服事反应了对寄居者的关爱,因此神呼召我们,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机构,都要关爱穷苦和受压迫的人,包括因各种因素流离失所的人。盼望此文能与读者们一起思考,神是如何看待这个群体。

起初,神按祂的形像造人,因此可以认定所有人都是神圣的,有着不容置疑的尊严,所以我们也当如此彼此看待。这定义了人之存在的个体和关系属性,以及生命不能脱离上帝奥秘来理解。无论人的社会或政治地位,首先要从作为神的形像持有者的地位来看待。这个身分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事工,也决定如何服事。从耶稣的道成肉身和事奉中,正看到了这一点。

基督道成肉身给移民和流离失所者带来尊严和团结。借着耶稣,神进入人类破碎之地,为要给在永恒迷途中流浪的人,指出回家的路,与神建立完全的关系。神向人的下移,使人向神的上移成为可能。

福音书中充满了关于迁移和流离失所的叙述。马太福音2章中,耶稣和家人作为政治难民逃离威胁;约翰福音7章里,许多人仅仅因为耶稣的出身、籍贯而拒绝祂;路加福音9章58节点出,耶稣在整个传道过程中,过着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生活。

神与人的合一是如此完整,以至于神不是仅仅向异乡人伸出援手,而是亲自成为异乡人之一。基督与人类的合一,祂的死亡和最终的复活,都宣告了对被掳者的释放,使他们得到自由。这就是道成肉身的结果―所有人都配得基督,都应得尊严、平安和公正。耶稣是真正的人,祂的生活模式是每个人的榜样,因为神的子民都是地上的寄居者。

从创世记的逃离伊甸园,到启示录向被流放的约翰揭示的圣城愿景,圣经中充满了流离失所和迁移的描述。希伯来圣经贯穿始终的,是一个寻找家园的漂泊民族;神的选民不断被流放到不同的王国和土地上。

神子民这种临时身分在新约中得到扩展;保罗解释,我们的主要身分是神的国和神的家的公民,为致力于和好的事工,在异国他乡作神的使者。即便我们都是世上的寄居者,仍蒙召以爱和同情,款待当中的陌生人。

旧约律法书指出,已「定居」者不得压迫或利用异乡人,因为我们其实都是异乡人。新旧约都提到,神指示选民要欢迎异乡人成为社区的一分子,建立和平的桥梁,实践好客之道,让所有人都有归属感和家园感,具体呈现神对穷人和受压迫者的整体关注。

神如此的关注,召唤我们去看见、服务,为那些被迫迁徙而流离失所,面临巨大风险的最弱势人群代言。神向来站在穷人和受压迫者那边,祂听到了「寄居的、寡妇或孤儿」的呼喊;耶稣说忽视「这些人中最小的」―饥饿的、作客旅的、生病的,和在监里的―就如同忽视基督本人。

流离失所的旅程,无论是出于无奈还是被迫,都使人处于危险之中。神呼吁我们支持、帮助这些人,不仅体现在个人关怀上,也体现在与周围体系的互动上。我们受召要承认自己参与及受益于不公平、压迫移民,和造成流离失所的体系。我们也被呼召要心意更新,因着耶稣基督,通过十字架的道路,成为新造的人。基督徒当持着警戒的心态来面对那些会导致流离失所,和推动弱势人群迁移的制度与政策。正如教会需要认识并解决种族主义、贫困,和军国主义的挑战,对于移民和流离失所,也要求我们决心认罪,接受责任,以忠实的生活方式和公众见证,来促进正义与和平。

▲全世界8,400万符合法律难民身分定义的人中,仅有极少数得到安置。你我可愿意接纳、款待这些流离失所的人?

难民安置过程的挑战和需要

提到难民,首先需要明白「难民」的定义。目前尚未有各国都认同的定义,但普遍得到接受的,如联合国的法律定义,是指那些为逃离战争、暴力、冲突、迫害,而穿越国境线的人。关键字是迫害。必须有人「追杀」他们,才能被视为难民。

譬如2022俄乌战争爆发后,看到大批乌克兰人跨越边境逃亡。或是在叙利亚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以及在塔利班得势后的阿富汗人。也有流离失所但无法越过边境的人,可能不被认为是难民。另有被迫离开家园的人,如在孟加拉,因气候变化家园被海洋吞没,以致失去安身之地的人。虽然定义/法律协议意味着各国有义务给这样的人群权利和利益,总会有人不符合定义而无法得到帮助。

目前可掌握世界难民总数,多是乌克兰危机之前的统计。因此这些数字可以再加上大约600万。全世界总共有8,400万人符合关于难民的法律定义,其中三分之二的难民仅来自五个不同国家。

现在大多数难民不再来自最贫穷,而是经济情况中等的国家,当中很多人面临着某种战争。而将近90%的难民由西欧、美国、加拿大以外、中等收入国家收容;大多数难民由邻国或经济稳定性也不高的国家收容。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程度,相较之下并没有接纳那么多人;所接纳的人中,几乎一半在18岁以下。

2021年,难民中重新安置或回到母国的人数为12.6万,不到总数的0.2%。

因难民身分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和条件,我更愿意用「被迫流离」(forcibly displaced),指出他们所处的情况。难民指的是法律地位,就好像签证种类,并非描述整个人群的好方法。

美国的难民重新安置过程有三个基本步骤。首先要得到「处理」,看是否有资格获得难民身分,这往往也是最花时间的一步,通常需要几年。我遇到过在难民营出生的青少年,一生都是难民。许多被迫流离的人住在由类似国际救援团体或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所协调的某种营地或定居点。这些机构都可办理第一步的处理。

在美国,机构与国务院合作进行背景调查,看这些人是否想来美国,对于少数被接受的人,还要看是否有任何亲属在美国。难民也必须有组织为他们作担保。美国政府批准的安置难民组织大约有12个。这些组织需要为难民寻找住所,协助就业,并帮助他们找到与当地社会的连结。能被安置在有某种社区联系或社交网络之处,是最理想的情况。在处理的阶段,最大需要是住处。

第二步是前往安置机构。这些往往都是比较大的组织,如国际救援委员会(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天主教慈善机构,和教会世界服务社(Church World Service)。这其中有很多是宗教性的非政府组织(NGO),由当地分支机构负责重新安置。这一步包括安排旅行,和将难民即刻安置到安全有保障的住所。

最后一步是融合,包括帮助难民建立在新社区能蓬勃发展的生活。这其中最大的需求往往是住房和英语课程,语言能力是融入当地生活之必须。很多被迫流离的人在本国受过很高的教育,但被迫逃离时,来不及带文凭证明,或者曾经学习过的高等院校因战争而不复存在。因此迫使很多人不得不从底层开始,从事最低工资的工作。许多孩子也要面对文化冲击。由此可见,融合过程实在缓慢与艰辛。

扩大餐桌,享受丰盛

提供帮助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与当地的安置机构联系,这些机构熟悉难民处置的过程,也深深了解他们的需要。定期接收当地安置机构的通讯,可以得知需求。例如找到能提供一年免租金公寓或类似协助的人,还有冬衣捐赠协调活动,因为当今大多数难民来自没有寒冷天气的国家,需要御寒衣物。

他们需要有人协助与当地学校系统沟通,也非常需要学习英文的辅导。记得曾为一个来自伊朗的难民家庭上ESL(英文作为第二语言),那个父亲的驾照被没收,但他完全不会英语,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拿回来,也不知道要跟谁联系。这就成了我必须弄清楚的事情,并要学习如何跟政府机构打交道。很多机构的官僚作风使得办事十分困难。相信读者中不少人有移民经历,可以体会和政府机构打交道,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提醒读者当中热心的人,千万不要试图自己去找一个家庭来帮助。请先通过重新安置机构接受培训。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如果不熟悉异文化,很多习以为常的事会被视为不恰当,引起反感。好比在中东文化中,男人和女人永远不能单独在一起;对某些文化,用哪只手握手也是有规矩的。

资助难民方法很多,不过直接提供经济帮助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钱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建议最好通过安置机构,就可以有更高的透明度。

此外也要注意,第一次来美国的人对很多事情不了解,也不熟悉各种系统,所以他们处于更脆弱的地位。这样的差异会影响到他们如何看待帮助者,以及两者的互动关系。

请记得,神没有区分难民和外国人,我们的思维要超越谁是、谁不是合法难民的模式,之所以要逃离并非有选择,因为法律定义模糊,这只是一种人为的区别方式。

被迫离开和主动离开的人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线。有人可能因帮派活动而被迫离开,有人可能为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来到异国寻求经济发展的机会。作为基督徒,不能对其行为进行价值区分,说某些人值得爱,另一些人则不值得爱。

▲盼望基督门徒关爱流离失所者,扩大餐桌,邀请人入席,一同享用神的丰盛。

查看旧约诸如禧年和所有的接待客旅之道,就知道无论他们是谁,签证身分如何,都有受同等对待的权利。不是仅帮助来自某些对美国友好国家的人,而要帮助所有的人,因为这些人都是按神形像创造,他们当中有很多不过是环境的受害者。

甚愿基督门徒体贴神关爱流离失所者的心,以实际行动关爱无论是称为难民、移民,或流离失所者的寄居者、异乡人。盼望你我扩大餐桌,邀请人入席,一同擘饼,享用神的丰盛。


李杰明(Derek Lee,目前任職於國際救援委員會的Airbel影響力實驗室,這是一個致力於幫面臨人道危機的人們,求生、恢復和重建生活的大型非政府組織。曾在許多不同的國家為不同的非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工作,包括擔任門諾會中央委員會聯合國辦事處 (Mennonite Central Committee UN Office) 的聯合國代表;作為現金小組技術研究員為天主教救濟會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 提供諮詢;支援孟加拉和烏干達被迫流離的人口;與尼泊爾和菲律賓的小型農村社區合作。與妻子 Grace Pyo 現居紐約市。

譯者簡介
張軍,三個孩子的母親,理工科出身卻熱衷於翻譯工作。曾經的homeschooler,滿心期待神帶領進入人生新旅程!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