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街巷里的美好脚踪
供图╱珍珠家园妇女中心
闹市中的家园
走出台北捷运板南线龙山寺站出口,沿着西园路,行经成群游民聚集的艋舺公园广场。这里是台北市万华区。天色已暗,华灯初上,踏上广州街的古旧红砖,循着马路行至龙山寺旁青草巷口,映入眼帘的是零星蹲坐在人行道上贩卖玉兰花的妇女,和回收资源的拾荒者。转进人群涌动的西昌街,顶着墨蓝夜空,一路行经灯火通明的庙宇、小吃店、青草茶店、棉被行、「阿公店」、骨董店、玉石店、药房、服饰店、电器行、宠物用品店、鞋行⋯⋯,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家,以及街道中央的二手货移动摊贩。
珍珠家园妇女中心(Pearl Family Garden)低调安静地紧邻着一家水果行和中药房,在靠近桂林路口的西昌街尾端。推开门,我一步跨进明亮干净的大厅,加入十几名义工和同工的行列,一起穿上紫色背心,围坐成一个大圈,手边一人一袋礼物、福音与聚会活动单张。为了母亲节特别节日的街头福音探访与关怀,我们聚集,齐心祷告,并预备出发。
2020年夏天,从纽约回到台湾之后,为了延续过去几年我身为社会工作者,对性工作者的特殊关怀与服事,找到珍珠家园和远从荷兰来到台湾的宣教士林迪真(Tera van Twillert)。
从2005年开始,受差于内地会的「阿真」和两位住在万华的基督徒,开始关怀在万华茶室工作的妇女。透过街头探访与妇女们建立友谊,用圣经的话语和上帝的爱来关心她们。这样的关怀延续到对整个邻近社区的商家、摊贩,以及被边缘化与受歧视的族群,包括附近的游民、独居老人,和茶室的管理者、经营者与消费者。
穿梭在茶室林立、弯弯曲曲的巷弄间,阿真不吝惜地和我分享着事工起始的艰难和上帝奇妙的安排。我们和一位坐在茶室外乘凉、胸前刺青的平头阿伯畅谈了一阵。离开后,阿真告诉我,这位阿伯是茶室老板,一开始阿伯对她充满戒心与敌意,认为她是来破坏生意的。经过多年持续不断拜访,以不打扰妇女工作为原则,释出善意并给予尊重,阿伯才慢慢放下心防。直到今天他能自然地将福音单张接至手中,也能像和邻居相处,对话日常。
走进隐蔽于巷弄间的一家阴暗茶室,遇见坐在柜台后面的年轻人,就叫他「阿庆」吧。柜台后面供奉着神明,香烟袅袅。阿庆说不需要在他身上浪费礼物和文宣品,如同许多未信者,他振振有词地强调每种信仰都一样,都劝人为善,希望我们不要打扰他做生意。
阿庆态度很强硬,我和阿真转身准备离开时,瞥见他脸上明显的疲惫,不禁问了一声:「你是不是很累?」阿庆愣了一下,说他已经连续几个月每天睡不到三小时。不知怎地,他话匣子一开就无法停止,述说起他如何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圈子里,和店里的小姐们成为仿佛亲人般亲近的生命共同体。他还问,如果我们在街上遇见像他一样,腿上刺满图腾的青年,敢接近他吗?敢跟他做朋友吗?
我胸口堵着一块石头,为阿庆心里筑起的墙,还有他所受的伤、防御和固执感到难受。回到珍珠家园,和阿真一起切切为他祷告之后,才稍微释怀,相信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盼望上帝继续用祂自己的方式,柔软阿庆的心田,并且帮助他找到生命中真正期望得到的平静与满足。
脂粉下的尊严
每每见到我们前来造访,站在街边和茶室里工作的妇女,表现的多是接纳的态度,一见面便像老朋友一样侃侃而谈,空气中充满因接纳而散发的愉悦。她们的故事对我而言是日常,没有听过太多外界所想像戏剧化的悲情。即使有,也很难在短短的时间内,像在咨商室里,娓娓道来或一倾而出。她们的话题围绕在对家人的牵挂,对儿女学业和工作的担忧或自豪,对儿子、媳妇、孙儿的一些埋怨或者欣慰,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描述,对经济压力的无力感与坚持。
大太阳底下,她们站在街边,或坐在骑楼的摩托车上,一颗颗汗珠凝结在浓妆艳抹的额头和鼻梁上。冬天寒风雨露,她们瑟缩地来回踱步。这样的画面,让我意识到社会大众对她们有太多从道德论断角度彩绘上去的想像。毕竟她们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有着平凡人所面临的生活挑战,有着平凡人的弱点,有着平凡人要求的尊严,也有着平凡人对生活与生命的需求与梦想。
我同时意识到,绝大多数在茶室工作妇女们的友善,源自阿真和珍珠家园同工们长期不懈给予尊重、平等对待的关怀,所建立起来的信任感。那种谦逊诚恳的态度,与社会新闻和八卦媒体猎奇、窥探、污名化或悲情化的视角,形成极端的对比。记得有位初次跟着大家街道探访的义工,曾经说出一句颇具洞见的感想:「相对于许多充满道德意识的局外人,她们是很有礼貌的。」因为对阿真和珍珠家园的熟悉,探访时,我们总能以祷告作为结束。离去前,我会忍住想要拥抱她们的冲动,然后说一声,耶稣爱妳。
街头探访时,偶尔也会遇见茶室的消费者,有时是寂寞的老人。我们会驻足和他们聊聊生活,当然也谈福音,如果愿意,也诚心和他们一起祷告。我对他们的孤单其实存有极大的怜悯。他们的儿女呢?亲人呢?朋友呢?记得一次遇见一位自称基督徒的男性。他毫无避讳地说,虽然他已受洗,仍然无法脱离性的诱惑。有位姊妹说,求上帝怜悯拯救他,罪的毒钩是可怕的,一起探访的男性同工也亲自在街上为他祷告。
撞见这样难堪的情景,总是感到伤心与无力,和我在纽约做街头探访的心情其实很像,总是祈求上帝洁净并挽救一个似乎已经没有希望的人或社区。感谢上帝,让我见证并参与如此有意义的事工,并且深信上帝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祂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我知道自己的无力感来自人的有限,但上帝的大能是无限的。
心田里的种子
2008年珍珠家园妇女中心正式成立,提供妇女一个安全、温馨的地方,让她们不必隐藏身世,可以真正地作回自己。除了街头探访与布道,家园每周还有固定的聚会,大家一同享用午餐、一起唱诗歌敬拜神,并分享神的话。每月一次邀请客座讲员,与妇女们分享见证,以及生活相关的讲座。除了固定出席的妇女外,时不时会有新人加入;平均出席人数25-30位,特殊活动则可达45-50位。
午餐团契后,妇女们留下继续参加小组聚会。聚会的内容多元,充满创意,从歌仔戏到背诵使徒信经,有时还会唱卡拉OK。另外,家园的手工班提供妇女们学习新技能,以及与人交流的平台,并透过制作手工贴补收入。参与在手工班的妇女,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独居妇女。希望手工班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企业,为生活贫困的人提供持续的收入。
另外还有一个独特的服事─「阿嬷GoGoGo」。这个小型的艺术疗愈团体,透过绘本制作,一对一的志工陪伴,在专业带领人的引导下,帮助妇女反思自己的人生,在团体中得到正面的支持,并且重新找到自己生命经验中的意义与价值。
珍珠家园妇女们的凝聚力是惊人的。有一位妇女甚至说,她死后告别式要在珍珠家园举行。这背后存在何等大的爱的付出所产生的信任。这让我回想起去年圣诞节前夕,阿真曾带着我探访一位刚搬进安养院的妇女。她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妇,像逗小孩般笑着逛大街、看风景,又推她进超商喝了一杯红茶配热狗,细细述说耶稣诞生的故事。妇女和阿真眼中都散发出像孩子般的天真和淘气。
思绪回到母亲节前夕的街头福音探访与关怀。义工和同工一行人,汗流浃背带着喜乐,也带着属天的福音和地上的小礼物,穿梭巷弄间,踏进一家家茶室,希望向每一位我们所遇见的人,传递善意和耶稣的爱。
这次阿庆意外地热情,脸上多了笑容,招呼店里的小姐们出来领礼物。老实说,这短短一年来每回街头探访,心里很清楚自己和同工做的是撒种的工作。如同过去几年在纽约街头向性工作者传福音一样,我和同行的传道人都心知肚明,不太可能看见收割。虽然是一项艰难的事工,但值得,因为使福音发芽生长的是耶和华。
罗马书10章15节这么说,「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美好。」又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如果没有人向这群极可能不会或不敢踏进教会,甚至教会不知如何接待的族群,播撒福音的种子,他们从何听道?如何知道自己值得被爱?如何知道耶稣没有撇弃他们?如何知道他们不是被人丢弃的碎石子,而是上帝切切渴望寻回的珍珠?
回程途中,我和一位义工走近檐廊下一位独自行走的妇女,向她自我介绍,邀请她造访珍珠家园。起初她对我们似乎没有防备心,脸上带着微笑,但突然转身朝另一个方向快步离开。我回头,发现一名员警,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我随着她走进人潮较密的夜市闹区,她神情轻松活泼了起来,对我说,「妳是传耶稣的?」我忍不住满心期待对着她傻笑,「妳认识耶稣?」她凑近我的耳朵,「当然。我全家都受洗了,只剩下我。等我不做这个了,我才去受洗。」和我同行的义工听见她的悄悄话,回应她,「欢迎妳回家,耶稣一直在等妳。」夜空下,她留下姓名和联络电话,也在我们心中种下希望。
踏入街巷的脚踪
2021年5月,台湾新冠染疫人数无预警地急转直上,台北市万华成为重灾区,人人闻万华色变。属于这个地区的弱势族群,无论是游民、茶室经营者和消费者,还有茶室妇女,更成为媒体大肆负面渲染的标的。根据《国度复兴报》报导,疫情爆发之后,妇女必须停止工作,进而影响生活。于此同时,珍珠家园位于市政府防疫列管的地区,所有活动必须停止,只能透过LINE和电话关怀,并发送急难救助金,帮助经济窘迫的妇女度过危机。阿真也呼吁大众,不要给她们贴标签,希望基督徒这时更要为她们祷告。
想起耶稣曾经遇见并伸手医治各式各样的人,包括税吏、妓女、患麻疯病的、瞎子、瘸腿、患血漏的妇人、被鬼附的⋯⋯。一个个被社会边缘化、遗忘、贴标签,遭受鄙视与排斥的神所创造的儿女。如今,这样的人还在,就在城市的一角,在巷弄的尽头。面对这群人,耶稣会怎么做?
主的话提醒我:「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参考马太福音25:34-40)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美好。」如果耶稣在,我相信祂会不喧嚷、不张扬,平平实实地走进大街小巷中,穿梭在人群里,走近祂所爱的人,走进他们心里。
欲更多认识珍珠家园妇女中心,并奉献与支持,请上网站: https://pearlfamilygarden.weebly.com
延伸阅读:本刊58期〈珍珠阿嬷画人生〉
苏珊,本名刘淑琼,毕业于宣道会Nyack College Alliance Graduate School of Counseling,取得心理咨商硕士学位。早期就学于纽约大学,主修心理系。译有《关照身体‧修复心灵》、《家族治疗的灵性疗愈》、《抱紧我》……等书。曾服务于纽约市基督教非营利机构担任社工,投入社区倡议,为华裔人口贩卖受害人发声,并参与街头福音布道,探访关怀受歧视行业妇女。现为纽约州执业咨商心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