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行在独活的路上

【心情拼盤】系列6

▲能「以天為蓋地為廬」,即便獨活行路,仍是別有一番風景。

有房無房皆知足

2021年得獎電影《Nomadland》引發討論,在不同的地區,片名有不同的中文翻譯:《游牧人生》、《浪跡天地》、《無依之地》⋯⋯,個人喜歡《游牧人生》。這是由華裔女導演趙婷根據美國作家Jessica Bruner 2017年所著、同名報導文學改編、類似紀錄片拍攝手法的獨立劇情片。

電影講述了一位喪偶又失業的女性,離開了熟悉的鄉鎮,成為「無屋人士」駕車旅行,展開生活體驗的所見感悟。除了少數是專業演員,其他都是素人本色演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就是貨真價實的無屋旅者),使得電影更顯貼近真實。

這種游牧族群在美國是屬於隱藏人口,大致分布在鄉村公路或鐵路的開放路邊,所駕的車型90%是RV房車,平均年齡超過55歲。值得玩味的是,這個族群大部分是迫於生活條件,只能削減物質需求,但也有些則是不願意成為房奴而選擇了游牧生活方式。建築物是「房」,有愛有溫暖的地方才是「家」,所以很認同劇中主角:「我是無屋並非無家!」

雖然沒有喪偶經驗,也非游牧一族,但同樣身為單身女性「無房人士」的我,面對這種人生劇情多少也會有所感觸。

正巧,最近有位算不上朋友,估且稱為朋友的朋友,顯示來電,當時正在廚房忙著煮菜,也在猶豫是否要接?(因為她的負能量強大,通常都是講述抱怨,無解而終。)還是接吧!幾句東扯西拉,她猛然沒頭沒腦地丟出一句:「唉!妳到底甚麼時候要回臺灣啊?」「回臺灣?為甚麼我要回臺灣?」她又緊接著說道:「不回臺灣,將來誰會來照顧妳?」

面對突擊隊般的「關心」,感到莫名其妙:「妳以為回去就會有人照顧我嗎?」不是不知道在美多年,我的家人相繼過世,回去並沒有地方落腳,以目前的經濟狀況與環境條件也無法進行搬遷,要怎麼回去?

這位關心我的女士,單身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嫁人,婚後最想做的兩件事:生子、買房,在經過多年努力,都如願以償。而令人不解的是她對周遭發生的事,特別在人際關係上,總是抱怨,似乎沒有一件「好事」可說。這樣過日子也真是不容易!忍不住問她:「妳到底在煩甚麼?」「唉呀,說不清楚啦,我也不想講了。」的確,清官難斷家務事,各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想告訴她世界上的人並非都要選擇主流道路,也不是人人都有獨自上路的能力,想要有倚靠又要擁自由,如同只要收穫拒絕耕耘,這就是貪心妄想了。

結束通話前,提出一個建議:「多陪妳的小孩玩吧,五歲的小孩應該是沒煩惱的。」或許她是真心顧慮到我的老年將無人照顧,只是所用的語氣與態度,像是在質詢,因而阻擋了關懷的溫度。或許這就是問題的癥結:對人對事有太多的預設,但答案往往不是在自設的框架中。從全力以赴走向婚姻,經過人工受孕的辛苦,也成為擁房的女主人,理當以這份成就為榮!結果仍是對生活不滿,看來有婚、有子、有房的實現,並沒有為她造就快樂、驅走憂煩。外人如我,不便也不想探究,只能感歎,若不知足,還真是樂不起來。

施或受都享受

疫情期間,在家看劇是不可少的娛樂。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與《游牧人生》的色調迥然不同,是相對輕鬆的單元劇。講述一名大齡上班女子,認真又自在,不介意旁人的眼光,勇於嘗試新鮮事物,享受放飛個人世界。

主角在40歲生日時,給自己辦了一場沒有客人的單獨派對。她穿上禮服,租了一輛加長型禮車,由私人司機帶著奢遊東京,經歷了灰姑娘變身的奇妙過程。另外,她也獨自一人飛熱氣球、看天文台、坐摩天輪、吃十份單點海膽壽司。她獨自享用米其林認證的法國餐點。那種專心品嚐的模樣,使得法國主廚都出來向她致謝,因為這是對食物與廚師的最高致敬!

想想,也曾走過巴黎與法國鄉間,但就不曾好好吃過一頓正式的法國料理。與好友聊起,也是心有戚戚焉,有朝一日一定要實現這份清單!行走在路上,需要提煉一些浪漫,才不會無聊,不是嗎?劇中一段是獨活女子自個兒前往保齡球館。對她而言,這是一個鍛鍊不在意他人眼光的場合。剛開始連續四球都掉進球溝,頗為沮喪;隨著球技漸增,也嘗到「全倒」的暢快。「當我沒有在意別人時,發現別人也沒在意我。」是的,不必與人擊掌,自己也可以擲出精彩,玩得開心!

單身生活中的確會遇到一些「那人獨居不好」的狀況。有一回,因為舊疾肩部痠痛,自己貼不到止痛膏藥。當時正在一家咖啡店小坐,就從背包拿了一片膏藥與小費,請惟一在店中的女服務員幫我貼上。可想而知那位侍者一定很納悶,怎麼碰上這麼一號奇怪人物?當下只想到要就地尋找幫助,況且我也算是眼熟客人,就硬著頭皮開口試試囉。

總結人生要扮演兩種角色,那就是「施者」與「受者」:當自己有能力給予時,不要吝嗇;需要接受時,也不需自慚形穢。平常也要主動讓周邊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要有安全感。一山還有一山高,不需要花精力與旁人比較,不如善待自己,相信自己是神的傑作。在合理的範圍內,給自己製造獎勵的機會,才能盡情全力地享用神訂製打造的「獨特」禮物!

▲自己一人吃飯又何妨?專心品味,開心享用,便是對食物和人生致敬。

獨行或結伴都無憾

不可否認,有些場合對單身人士頗具挑戰,如何拿捏情緒,需要智商與情商並濟。就拿近日參加的婚禮來說,因疫情限制,就在網上觀看直播,與友人聊起,我們都對「切蛋糕」前的環節印象深刻!很顯然,節目主持人與新娘是有一定的情誼,司儀敞明地說:「我沒有草稿,想到哪就說到哪。」她以嘲諷的語氣,把新娘平時的壞習慣數落了一遍,引來現場陣陣笑聲。然而身為觀眾,還真沒聽出笑點,只是不捨這對新人,特別是新娘受窘的處境。剛剛才透過螢幕看見女方父母流露以女兒為傲與不捨,在此珍貴的時刻,他們會是甚麼感受?因為主持人握有麥克風成為場子的主導,有點像一場脫口秀。

原期待最後該把局面圓回來,說一些新娘的優點與祝福的話才對,很可惜,並沒有。隱約中能感受到新人的無奈,與空氣中的尷尬。如果這位口齒伶俐又具幽默感的姊妹,把握在致詞時以新娘閨蜜的身分,大方給予新娘稱讚與祝福,豈不大大加分,說不定能吸引某位弟兄,接著就可以準備自己的婚禮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單身人口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加上喪偶、離異的單身,越來越多的「單身家庭」出現,因而也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單身經濟」商機:單人座位餐廳、日本一蘭拉麵、一人小火鍋、多功能的單人廚電、單身旅行團等等。

在我看來還有另一個重要單身經濟,就是「迎接老去」,畢竟人走到最後都是單身。走筆至此,短短一週內身邊已有三位癌症病患離開人世。其中一位男士雖有妻小,但獨自來美治病,另一位女士則是來美做博士後,兩人都有家人,在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家人卻都不在身旁。雖然兩位到最後離世都沒有信主受洗,但教會的弟兄姊妹對他們實際起居的照顧,遠遠超過家人!

無論聽聞或目睹,現實中許多人雖有親人兒女,但各自忙碌、分散四處,最後還是各自終老。面對「以後誰為妳養老送終」,這是可以計畫但無法定讞的提案,有誰能預測明天?馬太福音6章34節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與其擔心害怕,不如將眼前過好。

誰是家人?對獨居的人而言,就近朋友鄰舍的功能大於遠方有血緣的家人;身為神國子民,教會肢體就是屬靈的家人。這是一種超越血緣的深刻關係。耶穌對門徒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對於獨活人士,這是一個打開眼界、嶄新的價值觀。如果你也認同,歡迎加入「獨而不孤」的群組!

▲多結識好友,多看美景,多做有意思、有意義的事,獨而不孤可以是多感動、少遺憾的生活。

引用電影《游牧人生》中那位終身未婚、75歲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六、七個月的老年單身女性所說:「我這一輩子過得挺不錯的,見過許多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景觀),經歷得夠多,人生已經完整了。如果在哪一刻死去,我完全沒有問題。」這位女士有著欣賞的眼光與知足的感恩,所以才能活得通達。

我也是一名旅者,雖然沒有擁有看得見的產業,但能「以天為蓋地為廬」,家就是在路上!盼望在行走的過程中,可以多結識些好友,多看些美景,多做些有意思、有意義的事,多感動、少遺憾⋯⋯肉身雖逐漸進入晚年,但心思要像聰明的童女,預備好燈油,準備新郎隨時到來!


苗卉天,大龄单身,有钱旅行、没钱散步。可以慵散、可以勤奋、能动亦能宅;欣赏美景、美事、美物,喜爱美食、美文、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