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们,因为神先爱了我!
专访欧洲校园事工(ECM)同工高如珊
2006年,KRC宾州文化实务营的采访课, 邀请当时欧洲校园事工(European Campus Ministry,以下简称ECM)的范钱致渝宣教士接受访问(请参阅本刊8期〈前进欧洲更待何时?〉)。在那一次的营会里,住在纽约市,也曾是小留学生的高如珊姊妹「巧遇」钱老师,对这些远离家乡的学生有了负担。她带着要「煮饭给留学生吃」的心,去到德国东部的Dresden。一次、两次后,短宣成了中宣,高如珊一待半年,除了去煮饭,还在各方面协助德国的华人留学生,成为他们口中亲密的「高姊」。她的服事心得刊登于本刊12 期〈宣教士的家书〉。
高如珊已成为ECM的主要同工之一,亲历ECM的扩展,以及一代一代学生面对的不同挑战。记者这次在台湾与她相见,邀请她分享ECM近来的状况。
学生不同,真爱不变
KRC:请谈谈欧洲校园事工ECM的成长。
高: ECM从2005在德东的三个团契(Dresden, Chemnitz & Cottbus),至今在德国就有18个校园团契。当初的异象是「从团契开始到建立教会」;目前已分别在Dresden, Mannheim, Köln成立三个教会;都有全时间牧者,有几位牧者都是过往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在当地成家立业。随着他们的成长与流动, 原本的校园事工也渐渐扩展到家庭和儿童。
当然,仍有几个团契聚焦学生工作,大部分是工作机会较少的地区。团契继续做学生拓展、「接生」属灵的宝宝、培灵,盼望他们带着信仰,到各处继续服事,或参与教会,或开放家庭接待新来的学生,成立新的团契聚点。在德国的18个团契中,三分之二以这样的模式建立。
从2023年底,ECM进入巴黎协助学生事工。除了欧洲,也在以色列成立了两个据点。
目前来中宣的老师们,有些是退休教授或是专业菁英,可以在学业上帮助留学生。长宣或长驻的同工,就负责生活协助的角色。
KRC:多年来ECM有什么改变?学生群有什么不同?服事策略是否因而改变?
高: 之前德国涌入许多华人留学生,最大的原因是到德国留学的花费,相较于留英、留美,低了许多。法国的学费也偏低,留学生人数也是节节高升。
2005年ECM刚开始接触的学生,家中经济条件比较不好,个性纯朴,但有能力读书,能克服艰难的德文课程。来德国的留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制力,才能在一个自我推动的环境中学成毕业。
早期的学生带着家里的盼望及使命感来求学,生活拮据。团契打着食物的招牌,可吸引好多学生来,让同工能借着聚餐与生活上的协助,传达神的爱。那时,我们除了用爱心陪伴,有时也要扮演教导的角色,例如人际应对进退,不吝与人分享等的品格。
近年来的留欧学生人数增多,来自各种家庭环境,大部分都是家中的宝贝,极受宠爱。来到自由独立的学习环境中,若是不够自律、不懂节制,两三年下来才发现学位难求,也只能打道回府了。我们常在新生欢迎会中告诉学生们,虽然在德国学习环境看来要求宽松,但自律及不拖延,是求学的基本条件。除了帮助学生适应留学生活及不同文化,也需要帮助他们培养节制、自律。
来自富裕环境的留学生喜爱享受,惯用3C产品,聚餐已经吸引不了他们。隐身于萤幕背后的他们,虽然生活安乐无虞,心灵却很软弱,很容易陷入忧郁。
过去ECM找知识、经验都很棒的讲员来传讲信息,但现在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各种很好的课程。如何吸引这些零零后的年轻人,使他们能从3C中抬头,注意到我们?我想应该是诚恳、真实的爱。过去坐着听讲道的方式,可能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需要以互动、创意的方式进行。不管什么方式,让他们品尝真爱及关心是不变的,他们仍旧需要能聆听心声的长辈。
时代变迁,学生群不同,但不变的是宣教士的初衷—像自己的孩子般地爱他们;在乎他们,就像神在乎我们一样。前来短宣或中宣的老师们,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来引导,也需要有柔软的心和敏锐的灵,从跟学生的聊天和他们的眼神,洞察心思,建立关系。当我们真心关怀时,他们才会愿意听我们诚恳分享的信仰心路历程。
希望前来短宣的老师,至少能住上三个周末,尽可能集中在迎新的时段,安排如音乐布道或各种专题等的节目。
从神而来的胆量与保护
KRC:以色列服事之行有什么感动?有什么难忘的场景?
高: 2023年5月底到6月初跟着几位同工,应以色列宣道会华人事工之邀,前往带领福音营。当地同工是早期去到以色列创业或工作的华人,眼看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但是对学生事工还不熟悉,请我们去支援。那里的学生程度都相当好,很多菁英,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学者也不少。
去的时候,虽然以巴战争还没开始,但以色列上空时不时有导弹飞过来干扰,我们在租的房子里听到警报,也不知道要躲在防空洞里。从来没经历过打仗,完全搞不清楚状况,打开窗户看到导弹飞过,还对着照相,当是看烟火一般。后来还是邻居来「晓以大义」,才知道每一栋楼都有防空洞,这种时刻不去防空洞是违法的。
以色列的交通不像欧洲这么发达,天气炎热,物价不便宜。学生分散居住,要像在德国校园中定期聚会很困难,这是学生事工的挑战。因此我更感谢在德国的同工,他们都是之前的学生,一届一届传承下来,现在办营会都由学生负责行政工作。
KRC:这么多年来,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验?
看到学生的改变:从拒绝到接受,到现在成为同工;对爱的真义不明白,在行为上「乱爱」,直到被神的爱触摸。每一个故事、见证,都深深打动我。
有些学生在自由的校园生活中常翘课,没有好好学习。信了主之后,整个生活习惯改变了,从「学渣」变成「学霸」,非常激励人。也有学生沉迷赌博,同工把他找回来,辅导他脱离赌瘾。但在做这些事之前,对他们要爱得够,才有办法让他们接受辅导。
对我来说,「赶鬼」是个非常特殊的经验。过去没有接触过或受过任何训练。一位学生对我说,有邪灵在他的房间内,弄得他生病、头痛、住院,看了医生也无解。病发时都是三更半夜,我还曾带他到急诊室,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圣灵提醒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每晚有个「女鬼」到房间来,让他睡不着,直到天亮才能入睡。
我听完大吃一惊,又不知道要如何处理,身边也无有经验的牧者。我迫切祷告,带着几位学生同工到这男孩的宿舍。大家先悔改认罪,求主宝血洁净、遮盖,邀请圣灵同工,求上帝派天使天军保护我们,奉主耶稣的名赶走不洁净的灵。那个初夏的白天,室外晴空万里,房间内却起大风,暖气嘎嘎作响。在我们不断宣告、祷告、赞美中,一切渐渐平静。
回到住处后仔细想想,着实吓了一跳。为什么会有胆量,敢去做这样的事?可能是为「母」则刚吧!这也见证了在我们里面的主,比什么都大。这一次的体验,让大家见证神的大能与真实,这位学生现在也成为校园团契的负责人。
神所赐的胆量与勇气刚好是我当时需要的。现在要再来一次,可能没有胆量带着几位灵命年轻的学生去执行。
把华人留学生带回天父的家
KRC:谈谈ECM目前的挑战,以及将来的走向?
高: 大环境及时代的改变是一大挑战。过去的学生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有饥渴慕义的心。这一代的孩子却不知渴、不知饿,同工仍要以全然的爱与接纳来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也渴望真爱!
这群留学生从家中受宠的港湾到外地求学,好似船往大海行驶。希望他们能因着团契,在这充满变数、时有风浪的大洋中,感觉有爱、有家。也许爱会带来压力或伤心,但爱能打开人心,也让人安心。我和其他校园同工们都愿以无条件的爱包容他们,盼望他们来认识神。
现在欧洲的华人留学生很多,除了德国,我们也往巴黎开展校园事工。这是个不同的环境;德国的学生事工是直接进入校园,法国则是跟当地华人教会配搭。早期去法国的华人从事各行各业,因此教会对校园事工比较不熟悉,但拥有不少硬体资源,只是缺少长驻的老师们。感谢神拓宽ECM的境界,同工也学习与不同教会一起服事。
相信事工要能走得长远,需刻意传承。盼望服事内容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因为老师们不可能总在一旁督责。常驻的同工也不可能一直在同样的位置不退,要及早做传承的打算。就像我现在因为父母的健康,需要很多时间留在台湾照顾他们。但相信学生们会担起责任,认真继续校园里的服事,用心维持团契。
盼望欧洲校园事工成立的每个校园团契,不只成为传福音的聚点,在团契中得着好处的学生,也能因着工作或家庭,去到不同地方成立团契、教会,继续信仰传承。如同这些年来ECM同工的耕耘、经营,他们也散播信仰种子,遍地开花,把华人留学生带回天父的家。
欲更深入了解、参与欧洲校园事工,欢迎上网 https://www.ecministry.net/。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