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谈判协商圆舞曲

▲以祝福的心态彼此成全,跳出协商圆舞曲。

(图片来源:http://csceagle.com/wp-content/uploads/2013/10/bluedancers-copy.png)

谈判(Negotiation),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眼里,是个令人生畏、危机四伏的字眼。好像提着利剑与对方会谈,是一场谈笑间的战役,处处攻防。虽然表面和气,实则壁垒分明,步步为营,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旦谈判破裂,双方立即短兵相接。似乎在谈判的气氛中,总是温暖中透出冰冷,和平中闪现刀剑,安全中夹带危险,礼貌中暗藏算计,真诚中流露诡诈,令人紧张不安。

谈判乎?协商乎?


然而在西方文化里,Negotiation的用法宽广、平和许多,被视为化解歧见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指国际关系或商业上的谈判,更包括日常生活上不同意见的讨论。 Negotiation,在定义上指持不同立场或看法的双方,为达共识而产生的对话。牛津字典将之解释为「一个为达成协议的讨论过程」。因此Negotiation 的目标是寻求共识,重点是沟通与对话。


在中文中要用一个词句来表达、兼容冲突与和平这光谱两端的意义与范围,并不容易。近年来,除了外交或商业专用的「谈判」一词,较常用来表达Negotiation 的广义用词是「协商」,有协调商量之意。这就比「谈判」轻松、柔和、善良许多,是从意见交换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话语中带着真诚与尊重,充满善意、体贴与和平。以协商来解决双方不同的意见与利益冲突,成为处理争端常用的重要工具。


有人说,人生处处是谈判;毋宁说,人生处处是协商。从国家大事到生活小事,都需要以协调与沟通来整合不同的意见,达成一致的看法。谈判与协商究竟有无分别,在中文世界里莫衷一是。有人以对话场合来区别,认为外交商场是谈判,私人生活是协商;有人以对话方式来区别,认为竞争对立是谈判,合作化解是协商;也有人以为两者并无区别,谈判即协商,协商即谈判。无论是谈判或协商,都是一种沟通与对话,为要解决眼前的冲突与问题。

▲谈判乎?协商乎?不同的辞汇背后包含不同处理冲突的态度。

(图片来源:http://nwmon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13/12/Negotiating-cartoon.jpg)

协商为解决冲突


吉米每一年都会利用仅有的假期,陪太太珍妮回娘家探望岳父母,不但帮忙打扫、整修岳家,还要帮他们处理一些事情。今年他决定带全家去度假,安排家人相处的精心时刻,也让大家的身心灵得到休息。珍妮则认为,一年中只有这段时间可以去探望父母,如果安排度假,肯定会让父母失望。两人因此产生争执。


這種衝突常在你我生活中發生。如何解決?夫妻倆需要的是協商。專業界為幫助人以協商解決衝突,研發出許多理論與技術。其中最為人知的是由湯瑪士教授(Kenneth W. Thomas)和基門教授(Ralph H. Kilmann) 於1970 年代 研發出來的TKI衝突解決模式(Thomas-Kilmann Conflict Mode Instrument)1,在早期衝突處理的專業領域中獨領風騷。


TKI将人在解决冲突的沟通过程,根据心中对「目标达成」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期望差异,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解决冲突模式:

1. 竞争赢家型(你输我赢)─宁可失去关系也要达成目标。
2. 让步投降型(我输你赢)─为维持关系而放弃目标。
3. 逃避放棄型(你輸我輸)─放棄目標,也不在乎關係。
4. 中间妥协型(你输一点我输一点)─各自放弃部分目标,以维护部分关系。
5. 合作化解型(你贏我贏)─既達到目標,也維持關係。


    这套TKI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冲突中惯用哪一种模式处理;在协商过程中,所用的手段是强硬或温和。


    采强硬手段的人,容易把冲突解决当作意志力的竞赛与挑战,经常采取极端立场,并坚持到底,也因此激起对方强烈反弹,引发对立,至终伤害彼此关系。


    采温和沟通的人,为避免冲突容易让步妥协。这种人往往因重视关系,希望和平解决,却觉得被欺负而受伤,最后选择放弃、逃避,至终成为漠不关心。


    TKI 模式提醒我们朝合作化解(双赢模式)迈进,即使实际操作时发现,充其量只能做到中间妥协,各自退让一些来达成协议,要达到合作化解仍存有许多困难。

    了解需要,突破僵局


    哈佛大學教授費雪(Roger Fisher)和尤瑞 (William Ury)的研究,在衝突協商過程中如何突破僵局,達到合作化解,有極大的貢獻。在他們的經典之作《實質利益談判法─跳脫立場之爭》2(Get to Yes)中開宗明義就提到,無論是合約、家庭糾紛,或國際和平協定的衝突解決,人總是因堅持自己的立場而陷入僵局。越為自己的立場辯護,越想說服對方,越容易造成各說各話,剪不斷,理還亂。即使勉強達成協議,也只能反映雙方立場之間的差距,最後各退一步,而非仔細琢磨、推敲出符合雙方利益與需要的圓滿結局。


    费雪和尤瑞建议,要突破冲突僵局,就要跳脱立场的坚持,放弃想说服对方的欲望,进而了解对方的内心,探索坚硬立场外壳下所包裹的内心需求。当内心深处的需要被触摸后,敌对的局面就会冰释瓦解,双方问题就容易解决。


    前例中的吉米和珍妮若各持己见,一个要去度假,一个要去看父母,双方都要说服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冲突就无解。当说服不成,争执越演越烈,最后成了人身攻击,关系破裂。


    若珍妮想到丈夫辛苦工作一整年,渴望休息及与家人相处的需要,并感激他过去几年的牺牲,陪自己回家探望父母,吉米心里一定感受到妻子的爱与鼓励,更有动力体贴太太孝顺岳父母的需要。两人也可以想出一些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满足两人共同需要。例如全家到离岳父母家较近的地方度假,「休养生息」两天后,再到珍妮父母家探望。当双方有心满足对方的深层需要时,就会有许多创意的解决方法产生。


    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被称为「哲学家的哲学家」,但一生穷困潦倒,以打磨镜片糊口。路易十四曾许诺,只要斯宾诺莎在他的著作上写下「献给法王路易十四」,就给他一袋金子。可是斯宾诺莎却断然拒绝法王的金银诱惑,宁可选择继续贫穷。


    然而谁也没想到,如此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竟会为了遗产与自己的亲姊姊打起官司。原来姊姊私下占有原属于他的遗产,让他感到受骗被欺,一怒之下,把姊姊告上法院。而当他赢得诉讼、拿回遗产后,却又将遗产所得赠予姊姊,自己继续以磨镜片为生,过着一文不名的生活。


    这真是一场令人费解的官司。


    表面上,斯宾诺莎打不打官司,结果都一样,都是一无所有。其实他真正争夺捍卫的是自己的尊严。如果斯宾诺莎的姊姊事先了解斯宾诺莎的「需要」,就是找出他坚持要把官司打到底的「原动力」,这场冲突可及早落幕,不需对簿公堂了。


    能了解对方内心的「深层需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何等重要。

    以祝福之心,跳协商圆舞曲


    基督徒如何看谈判与协商?特别是戴上「文化眼镜」的华人基督徒,又如何从属灵的透视,看到真理之光?坊间许多与谈判相关的书籍,认为谈判基本上是一种利益交换、创造及妥协的过程,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彼此的问题。谈判可以说是人类为满足各自需要而进行的交易,基本动机是自利,参与谈判是因为对方能对我们施以奖励或惩罚。然而谈判又具有合作性质,将双方因冲突产生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共同解决双方问题的合作关系。至于协商,系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互相让步妥协以达成协议,宛如在一有限的空间里跳一场进退之舞。此种协议虽然对双方多少有益,但非指利益冲突因此消失。究竟要如何看待谈判或协商?要拥抱,还是排斥?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哥林多前书1:4-5 )圣经鼓励我们「爱人如己」,以沟通、对话与讨论来解决人际关系的冲突。无论谈判或协商,基督徒要留意的是内心的意念与动机。神的儿女若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心中被自己的需要与欲望涨满,便无法看见对方的需要。心越来越刚硬、骄傲、狭窄,惟有将神的利益与对方的利益作为谈判或协商的目标,才会回到神给我们的位置上,拥有耶稣要我们学习「柔和谦卑」的心。


    在谈判或协商时,基督徒要检视自己的欲望与需要,与满足自己渴望的方式。为了顾念对方的需要,需牺牲自己部分利益,做必要让步时,我们会觉得不平或委屈吗?若对方是满足我们需要的惟一来源,协商的进退之间不过是场数学加减游戏。若给越多,表示自己拥有越少,心中的空洞也越大,则谈判协商中的每一让步,都有如「割地赔款」般的伤痛,似乎自己是个无能的输家。


    惟有学会将需要带到神的面前,认识到祂的丰富与全能,知道惟有祂才能满足我们真正的渴求。同时看到自己在神恩典中的丰富,才可能放弃在狭隘的空间里跳着局限的舞步,也放弃在另一个贫乏的人面前斤斤计较那丁点利益,把「让步」当作「祝福」给出去,是神借着我们去赐福另一个干渴而不知寻求活水泉源的人。我们经历的,不是委屈,而是无比的喜乐。一退步,一转身,海阔天空!


    上述斯宾诺莎的姊姊,固然要学会照顾手足的深层需要,斯宾诺莎在发现姊姊拿走他应得的遗产时,若能先跟她谈开,便可了解她是否有生活上的需要与困难,从而当一个祝福姊姊的人。相信不但历史对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评价会大大不同,姊弟俩的人生光景也会有番新风貌。

    ▲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与姊姊打了场令人费解的官司。到底什么才是这场冲突的原动力?

    (图片来源: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65/2217884941_61b39c2423_o.jpg)


    然而,并非基督徒就需做无止境的让步,而是当我们怀着祝福的心态时,自然能体贴对方需要,也激发对方宽宏分享的心。双方的舞步便不再是攻防与进退,而是彼此祝福与成全。在神广大无垠的时空里,在沛然降下的恩雨中,邀请他跳一阙优美的圆舞曲,喜乐的舞步在地上滑动,恩典与祝福的音符在空中飞舞,这是何等美丽的图画。


    当坊间热衷于教人如何运用人的心理与弱点,研究谈判策略与技巧,将人心带向狭隘与贫乏之际,让我们学会更多认识全能、丰富与慈爱的神,将生命连结于活水的泉源,让自己成为心灵丰富而宽广的人。


    1. Kenneth W. Thomas, Thomas-Kilmann Conflict Mode Instrument, 2002.
    2. 《實質利益談判法─跳脫立場之爭》,Roger Fisher & William Ury 著,羅竹茜譯,源流,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