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
【宗派篇】
图片提供/陈志宏
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从退休到死亡的年数节节上升,以致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养老金额也越来越庞大。现代人生育子女越来越少,老年时倚赖儿女金钱资助的额度也相对缩减,无形中自己预备养老金的需求越发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退休制度也越来越普及,教会也不能自外于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妥善订立教牧人员退休办法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因应生态变迁,创新改革
台湾信义会2014年刚好成立六十周年,设立传道人的退休制度可分为三阶段进展─
1955至1988年
这个阶段没有退休制度可言。教会建立初期,经济能力有限,教会努力的目标是建堂、自立自养,没有余力去考虑传道人的需要;那时绝大部分传道人年轻力壮,离退休的日子还早,而且整个台湾社会还处于年老应由儿女奉养的观念与社会氛围,一般人也不怎么关注要为退休后的生活事先预作预备。
1989至1990年代末
台湾信义会拟定了《退休教牧人员生活补助办法》,其精神是仿照军公教人员的退休制度,按事奉年资的长短,每月给予退休传道人生活补助费(月退制)。另外在台北县永和市盖了十六户宿舍供退休牧者居住。这在当年的台湾教会算是前瞻性的作为,于1990年代发挥了美好的功能,其优点主要有两方面:
1.提供退休牧者基本生活的照顾,表达对他们过去事奉的肯定与尊重,这是一件美事。早年台湾教会的牧者为神及教会摆上了他们青春、最精华的岁月,但教会对传道人的生活供给非常有限,维持生活都很辛苦,遑论买房子、储存退休金?
2.因为退休后的生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且有相关法规的约束,年老牧者比较容易届龄退休,交棒给较年轻的传道人,教会可以维持一定程度的新陈代谢,不至于为了担心没有收入而坚持不退休,造成堂会的困扰。
▲台湾信义会总会办公室里的漂亮台湾地图上标示出分布在各城市的信义会教会。作者手持该会的标志旗帜上写着:「高举基督,广传福音」,并期许该会立足台湾,放眼世界。
这个退休制度虽然有优点,在过去的年代也发挥一定程度的功效,但其最大的困难是月退制对总会而言的经济负担太重。刚开始实施时,台湾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还有7%,堂会每年为传道人提拨的退休准备金靠着利息的增加尚可勉强支应,但这些年银行利率一路下滑,每年1%的利息聊胜于无。再加上现代人平均寿命较长,过去为每位传道同工所存的退休准备金,远不及他被主接回天家前按月给付他的金额,其差额需要从其他财源大力挹注才能够维持。
早期台湾信义会的传道人不多,又有廿年的断层,即使如此,此制度实行十几年后已经造成总会严重的财务负担,如果继续实施,从2015年开始一波新的退休潮将使得总会的财务濒临破产,届时总会及传道同工两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亏损。
2000年代初期
有些同工意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提议要探讨研究。笔者那时刚成为总会议事会的一员,也受邀参与此研究小组,可惜小组开了一、两次会后就无疾而终,却让笔者埋下关注此问题的种子。
2005年笔者担任总会的总干事,便参与「退休金管理委员会」着手研议,经过十数次大大小小的会议反覆沟通、讨论及修正,一年多后,正逢台湾劳工退休金(劳退)旧制与新制转化的一刻,终于在2006年大幅度完成了台湾信义会传道人退休制度的修订。
保本VS.投资,慎重抉择
新的制度考虑到现代人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希望维持退休后按月领取生活费的保障。不过最大的改革是将承担此责任的单位由总会移转至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年金保险有保本型与投资型,保本型比较没有风险,但退休时,每月可以领回的金额相对减少。
投资型必须自行承担投资的风险,然而,若投资得宜,每年投入相同的退休金有较好的收益,届时每月可以领回的金额相对增多。议事会最后决议是采用投资型保单,但是我们择选专业理财顾问,根据他们提供投资标的的建议,若年度报酬率高于银行定存的1.5%,投资顾问才开始按收益的比例收取顾问费用。
台湾信义会是个宗派的教会,教会又分为堂会及总会。我们的制度为:堂会每年提拨传道人一个月的薪津作为退休准备金,这个月的薪津原则上放在保险公司的投资型年金(若传道人不希望冒风险,可以自行选择存放于银行的定期存款户头)。另外,总会每年则按传道人的职级(牧师、教师、传道)提拨定额的退休准备金到银行个人定期存款户头。
退休金分为两部分储存,一部分存放于银行,特性是风险低,不过一般而言收益也较低。银行储金于退休时一次提领,但若有需要也可在退休时转为保险年金商品。另一部分则鼓励投入投资型的年金,虽然可能有些风险,不过预期收益较高。投资型年金退休时可选择一次提领或按月给付。
公平兼顾需要,精神呈现
退休金提拨有两个来源,堂会提拨一个月的薪水,总会提拨则是定额。制度设计的精神在于兼顾公平性及需要性。台湾信义会传道人的薪津制度设计是按照婚姻状况、子女数、职称、神学训练的学位及年资而定( 有些堂会则因着城乡差距及教会的财务状况而调高或调低给传道同工的薪津)。
若总会提拨也依照堂会给传道人的薪津,那退休金的累积就多者恒多,少者恒少,但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差距不大,所以这对在乡村型、会友人数少的教会事奉的传道人而言,他们所得到的退休给付就会偏低。但若连堂会的提拨也是定额,那么这个数字的订定就非常困难,因为订太高,有些堂会负担不起;订太低,退休金的储存就不足。
这对在都会型教会牧会的传道人就有些不公平,因为照其会友平均生活水平而言,堂会是可以提供较高的退休准备金,而将来其退休后可能住在都市,生活消费也是较高的,同样的退休给付生活起来会很吃力。所以堂会的提拨随个人薪津而定,因堂会给的薪津是符合堂会能力的;而总会提拨采用定额制,可收平衡城乡差距之效。
传道人规划退休,自己与教会都有当尽的责任,所以我们鼓励传道人多存一些钱到投资型年金的个人户头中,这样投入的资金多,相对累积的收益也多。
▲1990年代,台湾信义会曾于台北县永和市盖了十六户宿舍供退休牧者居住,在当年的台湾教会这是前瞻性的创举,发挥了美好的功能。
安享退休之乐,有屋可住
除了每个月的生活所需,住宿及医疗费用是退休后另外两项不可忽视的需求。有关住宿,台湾信义会早期建了十六户退休牧者宿舍,也发挥了一定功效,但是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传道人平均寿命增长,住上二、三十年时有所见,总会没有财力不断营建新宿舍。
二是传道人牧养的教会分布台湾各地,退休后若必须迁居到永和的退休宿舍,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圈,对他们而言不尽然是理想的选择。所以从1998年开始,我们订定了《教牧人员购置自用住宅贷款办法》,提供低利贷款,鼓励传道人自行购屋,目标是让传道人退休后在自己喜爱之地有屋可住。
医疗费用对年长者而言是极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台湾实施全民健保制度,大幅度降低了退休牧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我们在这方面就不须投入心血设计制度,惟一提供的助益是:传道人退休后若有意愿,可以继续加入总会的团保,当生病时就可以享有医疗费用的给付(健保还是有一定的自付额度)。在一些没有全民健保的国家,医疗保险在传道人退休制度的设计中,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简朴宁馨的退休牧者宿舍一隅。
耶和华以勒神,完全交托
有关如何供给传道人生活需要的原则,圣经中有教导,也存在着一些张力:
1.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是应当的(参考哥林多前书9:3-14)
2.有时为了不用尽传福音的权柄,宁可不接受教会的供应(参考哥林多前书9: 15-18)
3.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提摩太前书5:17)
4.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书6:6)
5.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提摩太前书6:17)
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在现代社会中,工价包括了退休准备金,台湾信义会按照从神来的感动,集思广益,衷诚筹划。另一方面,信徒也应受到教导:那善于教导、管理又劳苦事奉神的忠仆当受加倍的敬奉。然而,传道人若是主动为自己争取优厚的生活供应与退休待遇,可能会陷入倚靠无定钱财的危险。
最理想的状况是由信徒领袖们自行决定传道人的待遇,而以「尽力给予神的忠仆最好的」为念。最后,不论信徒领袖们作了什么决定,传道人都应存着知足的心欢喜接受,因为我们倚靠的是那厚赐百物的神,退休后生活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神身上,而非退休金的多寡上。
作者小檔案 陳志宏牧師,1994年按牧。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曾任臺灣信義會監督,現任臺灣信義會附設道聲出版社社長及神學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