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期
Kingdom Communication

【最爱听你说】

《神国杂志》读者回应

回應59期〈在政治漩涡中的香港教会

香港教會目前面對的政治紛擾,有評論員形容為四化:兩制一國化、西環(「中聯辦」1在香港辦事處地區)治港常態化、意識形態大陸化、治港班子左派化。香港教會過往未經歷過如此窄化的對立面,何去何從?或者從教會歷史的回顧中,我們可得啟迪。

从政教独立至时代对话

香港教會必須謹記過去中國教會與社會的互動中,有時只是因遲疑或不願表態,便會失去世代對話機會。例如在五四運動期間,很多知識分子都爭相擁戴理性與科學精神,對宗教開始大舉排斥。可惜,教會面對當代的否定論2、蔡元培、胡適的取代論3、陳獨秀的選取論4、梁漱溟的二元論5時,大部分退回教堂的四壁內,鮮有積極回應,以致中國知識界所建成的反教堅強堡壘,一直到今天仍有影響力。

另一方面,历代教会不少又被教堂外如火如荼的民族主义所驾驭。德国教会便是在二战前陷入了希特勒所煽动的强烈爱国情怀中,以致丧失从圣经而来的批判力,容许独裁者肆意屠杀犹太人。此刻的香港教会,是否随城高唱红歌而轻忽了主导的无神旋律?

从中立走向多元的讨论

香港回归后,社会屡屡浮现群众斗群众的思维,很多时候教会领袖为了避免于尖锐对立,避而不谈。然而,这表面的「河蟹」(和谐),只会令大部分抱异议的年轻人流失。真正的和谐,是在多元中鼓励聆听、包容、接纳。教会若在大时代选择沉默,何以还问怎么没有提摩太?不如探究提摩太的师傅保罗在哪里。

从顺服到无能者的大能

教会即使能分辨何时顺从人,什么情况下顺从神,可是教会无权无势,如何抗命?

试看昔日东德铁蹄下的圣尼古拉教堂,由于秘密警察每星期一下午五时开例会,教堂便从1982年开始,乘这空档举行祈祷会。信徒后来更于1989年间,在祷告会后上街示威争取改革,多次遭到镇压,却反而鼓舞了东德各地人民争相参与。最后,这持续的祈祷会与游行,竟令柏林围墙倒下。

教会的实践,在于以弱胜强,守住良知,成为瓦器中的宝贝。 (参考哥林多后书4:7-11)

(美国、加州,谭瑞玲)


1.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2. 全盘否定宗教,认为是反科学和迷信。
3. 蔡元培以美学取代宗教,胡适以立德─建立品格、立功─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立言─写出不朽的著作影响后世代。
4. 陈独秀提议选取宗教中的仁爱部分,放弃宗教中超自然的部分。
5. 梁漱溟建议选用宗教之伦理感性,同时又收纳科学之知识性。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59期滋恩所寫《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深刻、生動,深得我心。它不同於過去一般的電視偶像劇或傳統家庭劇,深度探討當媒體呈現新聞事件時,可能著重於報導事件本身,卻常忽略了事件核心中的「人」。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8:7)想要终结罪,若仅止于扔掷石头在罪人身上,就能根除罪的源头?

基督徒与恶的距离,不见得比未信者遥远。在这个世界,恶的阴影势力无所不在,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完全脱离它的挟制。惟有靠与主耶稣的联合与保守方能得胜。

(台湾、新竹,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