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期
神国交流道Kingdom Communication

【最爱听你说】

《神国》杂志读者回应

生命在主,复活在主


2021年的復活節讀到63期的〈当死亡向我们抛出直球〉,看似一個沉重的話題,而我的心卻是充滿盼望,也和作者產生了許多的共鳴:生死的問題必須回到神的面前才有出路。因為職業的緣故,我比大多數人更近距離接觸死亡,兩年前也有一次直面自已生死的思考。廿多年前,我因著為一個生命作出選擇時遇見了上帝;也是在面對別人死亡的時候,看清楚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有限。

特鲁多(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医生的「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这句话,常常提醒我、释放我;只有主耶稣才能给人带来最终的医治和拯救,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而我只是人。

绝望中的人和挣扎着活下去的人,可以到耶稣这里来。惟有主耶稣基督,是复活,是生命;凡活着信祂的,就永远不死。肉身的死亡只是我们进入永恒的一道门。

(美国‧德州,王琳)


找到生命意义

63期《神國》封面推薦文,陳德堅所分享的〈发现崭新的生命意义〉一文,引我深思。

「生命意义」,是每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但这四个字却又显得虚无飘渺。作者强调「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带领别人之前要先认识自己。」他提出四个维度的观察与分析,让我觉得发掘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是有步骤、具体可行的。透过观察自己的「专业」、「热情」、「使命」、「天职」这四个维度的交集,就有可能超越自己,进一步满足自我与世界的需要。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战后婴儿潮,1960年代前后出生,与退休的距离越来越近。近来,朋友圈常聊到「打算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后想做什么?」如果能在退休之前,再一次认真省视自己,愿意先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别人。把一生从事的专业加上热情、使命及天职结合,活出上帝的呼召,这不就是「发现崭新的生命意义」最好的实践吗?

(台湾‧屏东,王治元)


向在教会外流浪的人招手

63期知行單元,馬睿欣所撰〈歸~作者和他的教會生活〉提到美國作家瑞秋‧埃文斯(Rachel Held Evans),她離開教會,在信仰流浪漢聚集的網路社交平台搭建教堂。

我儿子高中阶段曾在教会受过伤,成年后的他,在不同的教会之间流浪徘徊多年,成了「Churchless」的基督徒游民。所幸的是,儿子没有放弃信仰,仍坚定持守耶稣基督是他的救主,每周固定在网上听信息,与耶稣基督建立个人的亲密关系。

2018年,儿子透过朋友认识一位机构牧者,这位牧者带领十几位年轻人成立校园团契,每周相聚一起交通、查经。团契里面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如瑞秋所关心的「信仰流浪汉」。有同性恋者、变性者、家人中有自杀者、家庭破碎者⋯⋯他(她)们都曾在教会门外徘徊,感觉自己与教会格格不入,最后离开。

谢谢作者的提醒,与其对这一群在教会外的流浪者讲道,批评他们太自我中心,不如以耶稣为榜样,向他们招手说:「来,进来吧!」

(美国‧新泽西,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