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期
神国邻舍Kingdom Neighbors

陪伤心的朋友,走一段

传道书中说凡事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哀恸有时,欢乐有时。此时,上帝在祂的哀伤陪伴事工上,正在使用我的经历,陪着伤心的朋友走这一段路。

以陪伴来支持伤心的人

美国东岸通过盖城华人宣道会,和马里兰中华圣经教会的关怀部,及台湾富强长老教会的跨教会合作,一起支援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走过哀伤,恢复喜乐。目前我所参与的华语哀伤陪伴事工在线上进行,自2022年3月开启的两个季度中,同工彼此勉励,承担使命,已服事了来自14个州的学员。除了关爱、陪伴失去亲人的哀伤者,还提供其他各样支援,且随时开放报名课程的时间。

课程教材上描述哀伤是一种强烈而纷乱的感觉,像一团交缠无头绪的毛线球:孤单、无助、悲伤、恐惧、忧虑、痛苦、愤怒、失望等,霎时涌上心头。经历哀伤的人甚至会以为自己精神不正常。我自己失丧配偶及母亲的经历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但感同身受的情怀,仍然在陪伴相同经历的人时,掀起心中尚未退去的伤痛。

痛苦不会永留;「一个转身,夏天已成了故事;一个回眸,秋天已成了风景。」陪伴者所呈现出来的平安、力量与毅力,将成为组员最佳的鼓励与支持。我们,就是活生生的见证,证明可以走出哀伤,可以回归正常。

没有人可为悲伤做好充分准备,但如果有人同行,便不感到孤单,愿意敞开心扉接受从上帝来的安慰。长期且固定的聚会,尤其陪伴哀伤者时需投注许多心神、情绪,有时的确会让同工感到身心俱疲,但仍要记住这是来自上帝的呼召,祂必定会陪着我们一起走。最棒的是,当我们在用心陪伴其他人时,会发觉自己倍受上帝赐福!

以神的安慰安慰人

在安慰陪伴哀伤者的过程中,最需要做的是:倾听、陪伴、关心、行动。陪伴者在聚会中,要创造出温暖、关爱、信任的气氛;鼓励组员分享观看影片的心得,说出目前的生活状况,一方面还要掌控小组进行的节奏。

13周的课程,从「这是正常的吗?」,到「我现在应该为何而活?」,涵盖走过哀伤的不同层面。每次上课先看45分钟基督徒专家的见解,及个别经历亲人死亡的故事,接着是60分钟的小组分享与讨论。

每位组员都有一本《哀伤陪伴手册》,在观看影片时,可根据手册所列出的大纲作笔记,每课还有五日习作及圣经金句,在研读中启发思考并应用于生活中。组长会用问题引导组员谈谈面对哀伤的经历,或由他们提出个人问题与需要,让大家分享意见、提供帮助。有位组员说:「这段时间虽然难过、悲伤、流泪,但能在有类似境遇及心情的同行者陪伴下抒发伤感,彼此打气鼓励,特别得到安慰。」

讨论分享中,陪伴者要按上帝指引的方向带领,建立小组成员间的互信,且要设法避开任何会伤害组员的事,让他们实际感受上帝的爱与医治。陪伴者要营造环境,容许组员讲他们的故事,以及对影片教材的感受。遇到哭泣不止、情绪尚未能抚平的人时,允许片刻静默,协助组员厘清纷乱的思绪。

过去两年中,我亲见伤心朋友的恐惧、焦虑、哀伤和眼泪。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恐惧和焦虑更加深了哀伤和眼泪。配偶突然离世,让他们对信仰一度产生困惑、怀疑,甚至愤怒;感觉神离弃了自己,配偶抛弃了自己!最初,只见屏幕上的他或她,不住地抹着淌流的泪水。在最绝望的时候,最破碎的时刻,完全不知道如何安慰,如何为他们祷告。所能做的,就是陪着他们向神哭求。尽管是全然静默,一个字也说不出,神却听见了我们的泣求,如罗马书8章26节说的:「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

在苦涩的泪水中,神让我们深切经历祂甘甜的慈爱、恩典、信实。犹记自己失去丈夫时,因着教会许多像天使般的弟兄姊妹和亲人朋友,如云彩围绕在我和当时16岁的儿子身边。借着大家的祷告和爱心的扶持,把我们母子俩撑了起来,在悲伤中得着安慰,深刻体会到神应许祂是孤儿的父,寡妇的主!生命如此脆弱不可预料,但神是信实的,是满有恩典和怜悯的。我曾亲身经历了神的同在,体会到靠主刚强的力量。

哥林多后书1章4节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作家张爱玲亦说:「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我也因为懂得,所以珍惜,能将这份经历传达给伤心的朋友,帮助他们在苦难中更信靠神,更迫切向神祷告。看到他们得了帮助逐渐走出流泪谷,还愿意成为同工,参与陪伴其他正在难过的人。原来,爱是奉献与成全,无论生命的处境如何,都不会烟消云散,反而更加深刻!

有位组员曾分享:「两年来,靠着神的恩典走过风雨;不知不觉中,已不再怨天尤人,不再问为什么,而是更多祷告亲近神。尽管仍然不明白神给我的人生计画是什么,但相信那计画一定是最好的。」

她的话让我想起读过的一段文字:「乐谱里有休止符,当演奏到休止符时音乐即停。人的一辈子也有休止符,但别以为休止了,人生就到了尽头。其实,休止之后音乐还会重新响起。」主耶稣说在祂里面有平安,因为祂已胜了世界。哀伤不会说停就停,总还有伤心难过、感到孤独之时,但靠着主的慈爱和怜悯,心里就有更多从神而来的平安和喜乐。人生中,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步有一步的品味;愿我们珍惜每一刻的美好,让站站精彩。

温暖还继续着

另一位组员在先生去世前,即因长期照顾病人而身心俱疲,之后在承受丧偶的极大压力下,心力交瘁,出现不停咳嗽及气喘的症状。我们在课程中,学到哀伤期间最重要的是要以DEER,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DDrink,随时补充水分;

E:Eat,营养均衡的食物;

E:Exercise,适当的健身活动或步行;

R:Rest,适度的休息,即使睡不着,也要躺下来。

变成坚强之前会先有软弱,朋友们在极度伤心时都会担心自己不知道是否能撑得过。我们提醒,做到DEER就能撑得过去。痛苦仿如想要学会游泳,就要承受的第一波浪潮。然而它却不会停留。未来仍有盼望。

主办单位还为组员组织了实体午餐活动及徒步旅行。在秋季感恩聚餐步行活动时,曾有与会者的朋友在现场遇到,说远远地看着大家围聚在一起,笑意盎然;湖边平静美丽,在树林茂密的大自然中,看到了被上帝的爱环绕的温馨与宁谧,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哀伤者的感恩聚集!

也有组员的孩子,因对课程好奇而来看看,受到感动,开始投入事工中,带领小朋友们参与单亲营会,赢得许多小粉丝和粉妈妈们的喜爱。组员因此看到哀伤陪伴课后的余温,依然激励着与哀伤和喜乐共存的他们。耶稣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经历伤心的朋友们,感恩这个实用的课程,感谢这个课程所有的同工,更要把荣耀、赞美献给神!

每梯次在三个多月课程结束时,都会举行一次网上的特别聚会。组长精心制作了思念亲人的照片影集,配上优美感人的音乐及词语,让大家看着过世亲人的名字一一升上天际……心中仍有深深哀痛,却也有说不出的安慰。

人虽逝,爱长存,我们与亲人的关系不会终止,仍会以不同方式连结;借着思念与回忆不断地维系那段刻骨铭心的爱,并珍藏心中,成为生命中宝贵的篇章。的确,哀伤终将随着时日逐渐减轻,记忆中的温馨往事,却陪伴我们终老。直到再相聚的那日,已没有眼泪,只有神的慈爱及荣美环绕着我们。

痛苦和平安同时存在

此外,经历失丧的人常觉得你不能体会他的经历,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意接触别人。因此在复原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改变也需要格外留意。当难过的情绪涌上时,可以来到神面前,诚实地向祂诉说忧伤的感觉。或者可以写一封关于哀伤情绪的信给朋友、家人,清楚列出具体的需要,让别人知道该如何协助你,使那些被特别情绪影响的友谊得以恢复、维持。

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度过自己的哀伤;哀伤会持续多久并没有定论,为一段独特的关系哀伤,更需要花时间走过。在没有故人的陪伴下,我自己曾用两年时间走了出来。但无论哀伤的时间多么长久,仍会遇到突袭式的悲痛,即便在多年后,仍有莫名伤痛的片刻。

失去至亲的伤痛如此强烈,却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优先顺序,更珍惜与亲人挚友间的关系,也感受到有神作伴的笃定。其实没有人可以给予完全恰当的安慰,也没有人能完全被安慰。但是,不离不弃的神赐下祂的话语,使我们得安慰。当更多研读神的话语,想像章节中的场景,默思祂的心意,帮助我们看见上帝的爱与怜悯有多深。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意识到:痛苦与平安能同时存在!

记得自己经历丧偶时,一位同事曾寄来慰问卡,上面写满了对先夫的怀念。她记述他曾在接送我上下班时,像交通车般也一一接送其他顺路的同事;说先夫曾给予他们一份最温馨的接送情。点滴往事,让我在思念挚爱时,得到了温暖与快乐的回忆!

我在哀伤期间,曾借写作梳理心灵的创伤,将心痛的回忆写下来,再为自己重新创造另一个美好愉悦的回忆,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写下情绪、回忆,是一种医治的过程,帮助接纳挚爱已死的事实,面对现实走出下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陪伴伤心朋友小叮咛

要做的:

Y聆听: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情绪。

Y表达同理:试着理解他们的感受,并表达同理心。说出:「我了解你现在很难过」,「我可以明白这对你来说有多困难」等话,表示你在乎他们的感受。

Y提供实际支持:询问需要什么帮助,并提供具体支持,包括煮食、做家务、陪伴外出,或完成一些日常任务。这样的关怀和关注,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Y尊重隐私:有些人在难过时可能更喜欢独处,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Y陪伴做有益的活动:如散步、看电影、听音乐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转移注意力并提升心情。

Y留意重要的里程碑。悲伤可能在不同的时刻重新浮现,如逝者的生日、忌日,或结婚纪念日。记得并送去便条、卡片、花束,会给哀伤者带来温暖。

Y持续提供支持:即使时间过去了,他们可能仍需要你的支持。不要只在最初几天或几周关心,要持续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关爱。

当避免的

❣避免忽视感受:类似「别难过了」或「这种事情不值得伤心」的话,会让他们觉得不被理解。

❣不要比较或批评:避免用比较的语言来评价他们的经历,例如「别人处境比你更糟糕」。同样,也不要批评他们的反应或表达情绪的方式。

❣不要试图解决问题: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试图修复问题,更不要强迫他们进行任何不想做的事,除非他们明确表示需要帮助。

❣不要使用空洞的句子:一般人常说的「时间会疗愈一切」或「你应该抬头挺胸向前走」,这样的语言会让他们感到被忽视,或被要求压抑情绪。

❣不要强迫分享:尊重他们处理哀伤的方式,不要强迫分享不愿谈论的事情。

❣不要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或如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新得力往前行

在走出哀伤的那一刻,不是把离去的那人丢在背后,而是带着一同向前。让回忆与感谢成为快乐的经验,不再充满痛苦。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时光流逝间,哀伤会离去,新的生活将开启。

行过哀伤幽谷,达到另一头,仍可重新起步生活。因此最后一课「我现在要为何而活?」,便是容许神透过哀伤课程,触摸我们,治愈我们,在同行者的关怀和鼓励下,重新建立与神、与人、与己的关系。影片中说:「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期待,专注在与神的关系上,神有让我们走出去的时间表。」

列车到站后,还会鸣笛启程;失去至亲似乎让生命停顿,然而再怎么不想往前,也必须重拾正常生活,勇敢前行。哀伤是一个无法预测的过程。若能储存对所爱之人的回忆,可以帮助走出伤痛。不需要看太遥远的未来,不必为明天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过了一站再期待下一站。

▲列车到站后,还会启程;行过忧伤,仍可重新起步生活。

哀伤陪伴课程最终温柔地强调:耶稣基督的爱,是在痛苦与失丧中所能得到惟一医治的方法;陪伴者要以身作则,把这认知与观念彻底执行。在陪伴伤心的朋友走这一段时,借祷告、读经来倚靠神,就像诗篇的作者也在等待神的过程中,仰望祂的话语,坚信祂的应许。

或许你正处于极大的伤痛中,或许你很难想像生活将回归正常。且让我们与你同担重担,陪伴你走这一段路,使你在哀伤里,仍带着盼望向前行。

因为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简海兰,33年前自台湾公职退休来美。五年后,失丧配偶,成为单亲,且与16岁儿子同日受洗归主。期间以文字事奉主,关怀单亲家庭。如今参与哀伤陪伴事工,作伤心人的好朋友,陪他们走一段路。神日日携我一同奔走天路,祂的慈爱比生命更好!



邀请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