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 !
【品四大奇书,思人生人性】4 三国演义两大悲剧英雄过招(上)
从周瑜身上,你我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 —我们不也知道什么是好演讲、好文章、好音乐、好配偶,但却怎么也讲不出、写不出、奏不出、做不出吗?
▲《三国演义》开卷词
真实性vs.真实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这是后人置于《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头的一阙词,词人杨慎以短短六十个字,完整地揭示了逾七十五万字的《三国演义》巨著即将带给读者的历史、文学与人生感受。是啊!时光飞逝,英雄已远,活在廿一世纪的我们,可以从他们短暂的生命轨迹上学习到什么呢? ─特将2007年发表于台湾《宇宙光》杂志的文章,改写增补,以飨《神国》读者。
作为正史的《三国志》,讲究的是「真实性」,而作为文学著作的《三国演义》,追求的却是「真实感」,生动鲜活地表露出人生与人性的真实,在华人文化传统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原型」来供读者各按所好、各取所需,对他们或崇敬、或鄙夷、或认同、或唾弃。
▲周瑜与诸葛亮的恩怨情仇,主要发生在《三国演义》第44至57回,也就是赤壁之战的前、中、后;图为电影版「赤壁」海报。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蜀有104人、魏有242人、吴有131人,共达477人。而其中有好几个人,因为罗贯中的生花妙笔,其「文学形象」已深深铭刻在世世代代华人的集体记忆中,因而古往今来千千万万说书人、编剧者和读者大众,不知不觉间,集体创造了三国人物的「民间形象」,至于他们的「历史形象」究竟是什么?已很少人去关心、去探究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三国演义》人物(请留意,不是《三国志》人物)为数虽如此众多,以下我们却要聚焦于周瑜(字公瑾,外号周郎)和诸葛亮(字孔明,外号卧龙先生)两人。因为我们要从瑜亮的恩怨情仇来赏析这两位悲剧英雄在罗贯中「导演」下充满生命力的精彩演出,从而学习人生与信仰的宝贵功课。
那么,为何说周瑜和诸葛亮是悲剧英雄呢?大体而言,文学中的悲剧元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性格的悲剧(主角个性上的弱点或坚执,使他做了导致悲惨结局的决定);二是环境的悲剧(天灾人祸、社会制度、历史发展趋势所造成的灾难);三是莫可奈何的悲剧(即无人刻意为恶,甚至人人动机单纯,但交互作用之下,却造成悲剧。例如周瑜与孔明各为其主,尽力争取自己集团的利益,故必须压制竞争对手,这有错吗?而悲剧却因此造成。)细察《三国演义》中的瑜亮故事,从他们身上都可清楚看见这三大悲剧元素的呈现。
瑜亮的恩怨情仇—邂逅
官渡之战后,曹操想要一举歼灭刘备、并吞东吴,已出山辅佐刘备的诸葛亮,当然要游说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寡击众最知名的战役之一)—赤壁之战,在咚咚的战鼓和刷刷的浪涛声中迎面逼近,山雨欲来……
话说孔明只身来到东吴,在东吴主张降曹的谋士们群起围剿之下,演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舌战群儒」大戏,接着就与周瑜在柴桑初会。从《三国演义》第44回他们照面的那一刹那起,这两个顽强的生命,就仿佛两片互相挤压的大陆板块,发出震天巨响、迸出高山深谷。
周瑜本就主战,在孔明面前却故作主降状。周瑜的同事老好人鲁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诸葛亮却热烈附和周瑜,而且建议东吴进贡大乔、小乔这对姊妹花给曹操,说是如此则曹操自然退兵,因为他劳师动众,正是为此而来。周瑜问可有证据?诸葛亮当场背诵据称是曹操次子曹植所作的〈铜雀台赋〉。其中那两句「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得周瑜暴跳如雷,赌咒「与老贼誓不两立」。
看来周瑜原本打定主意要先好好戏弄遭曹操大军压境、临急抱东吴佛脚的诸葛亮一番,才勉为其难答应出兵相助,而且很可能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不料诸葛亮假作不知大乔是孙权的兄嫂、小乔是周瑜娇妻,三言两语,就刺中了周瑜的「罩门」,让他霍然拔剑而起,「冲冠一怒为红颜」,霎时变作抗曹急先锋。易中天评论道,罗贯中这一笔,「将英雄逐鹿中原变成了争风吃醋的特洛伊之战」。然而,在阳刚铁血的漫天烽火背景中,浮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佳人倩影,岂非凭添几许浪漫?
几番小小互掂斤两之后,精明的周瑜就知道孔明才智惊人,必定成为他辅佐孙权成就霸业最大的障碍,因而「存心欲谋杀之」(第45回)。
从此,这两位英雄展开了猛烈的碰撞。周瑜设计了三次谋杀行动,而诸葛亮也狠狠地气了他三次。这是一连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零和游戏」(台湾又称「割喉战」)。在他们两人的字典里,没有「双赢」这个词汇,就像一场大选,总票数以千万计,然而,只少了对方区区两万票,总统不是你就不是你,全盘皆输,一点儿也含糊不得。
瑜亮的恩怨情仇—三杀
我们先来看周瑜如何出手。
第45回,孙刘联盟初成,周瑜就在他的三江口指挥中心请孔明议事,要求孔明前去聚铁山断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粮道。这当然是借刀杀人之计,如此「低档」的计谋,焉能瞒过诸葛亮?
而诸葛亮高明之处,是他不但不当面戳破,反而欣然应允,摩拳擦掌整点军马,一副立即就要奔赴战场的架势。老好人鲁肃于心不忍,前来暗示劝阻,不料经孔明几句自吹自擂,再编造童谣贬刺周瑜的军事才能,又故意让鲁肃去转述之后,果然又激得周瑜暴跳如雷,立即要亲自前去劫曹操粮草。这时孔明却又回过头来「好意」劝周瑜不可轻率涉险。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孔明已百分之百了解并掌握了周瑜的性情,因而每次都能准确按中他的「心理按钮」,让他掉入自己那原本为孔明所掘的陷阱之中。而每当周瑜发现计谋被识破且反遭诸葛亮倒打一耙之后,杀意就更增了几分。
第46回,周瑜从鲁肃口中得知,诸葛亮又识破他用反间计,提供假情报给曹军间谍蒋干、骗曹操冤杀了水军大将蔡瑁、张允。罗贯中写道:「瑜大声曰:『此人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于是,周瑜借口军中缺箭,要诸葛亮答应十日之内监造十万枝箭。若交不出来,周瑜就会以贻误军机之名将他处死。不料孔明却轻轻松松地声称只要三天,而且立下「军令状」(即保证书,声明若未达成任务,愿受最严厉之处分)。接下来当然就是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传奇。周瑜第二次出手又告失败。
第49回,孔明筑坛作法,要「借」东南风以助周瑜火攻曹军。当夜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 《三国演义》如此描述:「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神鬼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 』」周瑜派兵追杀,诸葛亮早就算准他必有此反应,要赵云见东南风起,即来接应,追兵当然是无功而返。
瑜亮的恩怨情仇—三气
接下来我们看看诸葛亮如何狠狠地回敬周瑜。
第51回,赤壁之战,周瑜火烧连环船,曹操败走华容道。周瑜率大军渡江,正与曹军统帅曹仁打得难解难分,却被诸葛亮遣赵云、张飞、关公趁乱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周瑜大张旗鼓、卖命拼斗,却是为人作嫁,被孔明不劳而获,闻讯大叫一声,箭疮迸裂,昏厥过去。此为「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54回,周瑜听说刘备丧妻,设计请孙权将妹妹许配刘备,想趁刘备前来东吴迎亲时将他软禁,逼他交还兵家必争之地—荆州。不料诸葛亮早有对策,让刘备弄假成真娶了东吴郡主。周瑜又设计以声色犬马腐化刘备,要让他丧失斗志,孔明却将计就计,让半生戎马、饱历风霜的刘备在东吴盛情款待下足足放了半年婚假,才设计让随行的赵子龙保护刘备和孙夫人逃走。
周瑜急急追赶时,各路伏兵并起,差点连他自己也成了阶下囚。当他由水路抱头鼠窜之际,诸葛亮还吩咐军士在岸上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羞怒之余,大叫一声,旧伤迸裂,倒在船上不省人事。此为「孔明二气周公瑾」。原来,从刘备进入东吴国境开始,一切的一切,全在孔明交付赵子龙的三个锦囊妙计掌握之中。
第56回,周瑜率领五万兵马声称要代刘备去攻打西川(即今四川),因刘备曾签了借据给鲁肃,说是等攻下西川就归还荆州。周瑜当然不是转了性,变得如此慷慨大方,他攻西川是假,路过荆州时,待刘备率文武百官出来劳军,就趁其不备一网打尽才是真。孔明焉能中计?反而设下伏兵,四面合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被部下救回船上。这是「孔明三气周公瑾」。
但这第三气,尚有后续。第57回,周瑜醒后,听说刘备和诸葛亮在山顶饮酒取乐,摆明了在讽刺耻笑他,就赌气要真的去攻西川。不料才逆流而上了一小段水路,就被孔明派军拦住,接着又送来一信,劝周瑜不可冲动,剖析一来西川易守难攻、二来曹操虎视眈眈……。周瑜此时终于泄了气,写了遗书给孙权,与众将话别。罗贯中在此有极生动的描写:「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乃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又六岁。」
瑜亮的恩怨情仇—相惜
周瑜被诸葛亮成功地给活活气死了。但诸葛亮是不是欢喜雀跃呢?细读第57回,他在周瑜灵前所诵读的祭文,似乎是真心痛惜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其中那句「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更透露出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那种「独孤求败」式的沧桑落寞之感。是啊!从此又有谁能这么快破译出他诸葛亮的智谋?又有谁会如此密切留意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后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表达出对他的羡慕与嫉妒?天下之大,又有谁能带给他击败顶尖高手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龙争虎斗多时,在这其中一人谢幕退场的时刻,舞台上的诸葛亮这才蓦然醒悟到,原来他与周瑜之间,不只存在着剧烈的竞争,更有着浓重的相知相惜啊!
三国演义的伟大配角—「争竞到底」的周公瑾
周瑜与诸葛亮的恩怨情仇,主要发生在《三国演义》第44至57回,也就是赤壁之战的前、中、后。
周瑜过世约八百年之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词中,如此形容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陈寿的《三国志》亦称其「长壮有姿貌,吴人皆称周郎」。 「周郎」,就是「周帅哥」。可见周瑜绝非小丑型的猥琐人物,我们不可因为他被诸葛亮整得狼狈不堪,就认定他一无是处。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使这位江东才俊沦为悲剧英雄呢?追根究柢,在于他碰上了智计比他高出好几个档次的诸葛亮,却又顽强地不肯认输,于是在一连串猛烈碰撞的过程中耗尽了能量。
首先,周瑜「不够聪明,但又够聪明」。
他未聪明到可以料敌如神、整垮诸葛亮,却又聪明到可以在上当中计后立即察觉,且领悟诸葛亮究竟高明在哪里。在逐鹿中原的大棋局中,周瑜与诸葛亮「对弈」,往往棋差一着、满盘皆输。他明明知道什么是好棋,但棋力所限,怎么也下不出那种境界。于是越心急、越出错,被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上。
其次,周瑜「完美主义却力有未逮」。
史书上记载:「曲有误,周郎顾。」(若有人在弹奏乐曲时出错,周瑜就会狠狠地瞪他几眼。)他自以为聪明绝伦,最看不惯笨手笨脚的人,偏偏又眼高手低,每次出手都露出破绽,至终对自己完全绝望。
第三,周瑜确实展现出强韧的生命力。
正是这样的生命力,让他在面对强敌时,不甘、挣扎,与天斗、与人斗、与己斗,犹如斗牛场上愤怒的公牛般横冲直撞。奈何每一回合,都被孔明这位「斗牛士」轻轻巧巧地闪过,然后顺手狠狠刺上一剑,一次又一次,再蛮悍的牛也要血尽倒地。在临死前,他这才无奈地接受了残酷的历史排行榜,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
从周瑜身上,你我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 —我们不也知道什么是好演讲、好文章、好音乐、好配偶,但却怎么也讲不出、写不出、奏不出、做不出吗?我们不也老是批评别人、指责别人,但自己却又老犯同样的毛病吗?我们不也常明知走不通、不该走,却仍执拗地硬干到底,不到黄河心不死吗?(本文图片摘自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