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察验主喜悦

為何需要「神聖的無情」與「神聖的擺爛」

译/林雨

無情,是察驗與分辨的結果

以弗所書5章10節裡,使徒保羅指示信徒:「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這句話裡帶著很強的積極感;呼召信徒積極負起尋求的責任,並細細查核驗證,好分辨如何為討主喜悅而切實地活。由於第五章整體內容的框架,是如何活出「像光明的子女」,結出的果子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因此第十節的指示的確含有道德成分。我們受召要活的「良善、公義、誠實」生命,也是神要我們找到並活出的道德生活,是具有涵蓋了「一切」的普遍性。

然而,我們同時也需要從保羅這指示讀出特定性。單單就我個人來說,以我所領受的、獨特的生命與呼召,在此時此刻的境遇,以及生命當下的季節,「討主喜悅」到底意味著甚麼?以這點來看,無可避免地,我個人怎麼受召活出「討主喜悅」的方式,會與其他人「討主喜悅」的方式不同。

畢竟保羅在後面的經文中,勸戒我們:「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為何。」(5:15-17)其中第17節「不作糊塗人,明白主旨意」,是「愛惜光陰」(或「把握時機」)必要的平衡。好不好讓我們省察自己:

在我生命目前的季節,並以神所給我特定的資源、恩賜、呼召,那麼活出良善、公義、誠實,且把握我受召要追求的時機,對我個人而言到底意味著甚麼,才能夠是「討主喜悅」?

要回答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所需要最基本的,是分辨——知道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的能力。說實話,現今的生活裡大家都是忙到不行,各種各樣的好機會不斷爭鳴,要奪取我們的注意力。如果沒有清楚知道神對各人目前生命季節的呼召,便會輕易對太多「好」事說「好」,使得自己體力、心力透支。

事實上,我們對許多事情說「好」,也就需要對其他「好」機會說「不」,才可以給我們所說的「好」當得的聚焦與專注。就拿婚姻作例子。必須對其他可能的伴侶說「不」,為的是要對那位我們說「好,我願意」的配偶,完全委身。再舉一個例子。我如果禮拜三晚上要教課,但朋友邀請我禮拜三晚上一起吃飯,因為身體受時空限制,就不能同時對兩邊說「好」。

人生充滿選擇題,就算有時挺難的,還是要做出決定。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以積極意願去尋求「何為主所喜悅的事」的分辨力。一旦找出來了,就需要如神學家John G. Stackhouse受Clark Pinnock啟發所說的「神聖的無情」(holy ruthlessness)。意思是勇敢地,有時甚至是無情地,對「好」機會說「不」,只因那並非我們受召要做的,也因此可以對該說「好」的事情說「好」。1可能很多人都需要這種「神聖的無情」。換句話說,為了真正的呼召,我們實在不需要對每個人「太好」。

▲尊重人力量的有限,對某些承諾需要神聖地擺爛。

擺爛,是為了保留最佳身心力量

當然,總有時候一些事情就是推不掉。我們也就需要意識到:並非所有答應要做的事,都需要擺上同樣程度的努力。這也需要分辨。

以我在臺灣教書的神學院來說,對一般全時間學生而言,除了課業,還有學校要求的服事及教會事工的參與,加起來負擔挺重的。即便如此,有智慧的學生會策略性地選擇:哪些科目需要投注100%的心神精力,為要得到 A;有些則需要85%,拿到B就滿足了;還有些只要花70%的力氣,成績夠畢業就好。2 對那些受召在神學學術領域深造的學生,需要把更多心神力氣放在聖經語言和神學課程的精深學習及研究。而對那些準備進入牧養或輔導禾場的學生,就會把最好的能量投資於實用的課程,與可獲取經驗的領域,還有事工的實習。身為有限的受造者,我們每個人都有神獨特的呼召,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並非每件需要力氣和專注的承諾,都會得到我們 100%的努力。真的,在有限的力量下,有些事情只需要70%就可以了,才好讓我們把心神精力投注在那些更重要,值得100%專注的事情上。

這也就是說,為了「察驗何為主喜悅」,也就無可避免地要分辨哪些值得我們的100%,哪些是85%,哪些只要70%。對於那些只需要70%的承諾,我們也忠心地學習如何不放進比必要的更多,才能為其餘需要85%和100%的承諾,保留最佳身心力量。

這意味著,「察驗何為主喜悅」是需要分辨對哪些承諾抱持一種「神聖的擺爛」(holy laziness)。憑良心說,惟有承認自己身為有限人類的限制,才能活出合乎中道的謙卑。而這種人類的有限,要是得到正確的尊重,事實上會是很大的祝福,而非咒詛。

或許有些人會對我所說的提出抗議:歌羅西書3章17節不是要我們在所有的事上都「傑出」(也就是100%)嗎?保羅不是說「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嗎?我要指出,完美主義者所崇拜的「傑出」,其實是現代人對經文的錯解,是(美國)巨型教會文化倡導的產物。

與其認為保羅在歌羅西書此處所指的,是總要竭力追求完美主義型的傑出,我相信「無論做何事都奉主名」,真正的意思是以「頌讚」的方式說話行事,因為如此敬拜的態度,反映出恰如其分的比例。而這樣態度,表現在「察驗何為主喜悅」的其中一個層面,便是在禱告中竭力分辨對甚麼事說「好」;對甚麼事說「不」;對說「好」的事,要放多少力氣。一旦清楚了,就忠心地、不必覺得過意不去地,操練「神聖的無情」與「神聖的擺爛」。 惟有如此,才能在基督裡,透過聖靈,真真正正在一切言語、行事上,委身於主,並且在其中感謝父神。

(原文請參閱英文單元。)


注:

  1. John G. Stackhouse, Jr.回憶Clark Pinnock在他年輕時給的關於「無情」的忠告,讓他說出我們「神聖無情」的需要。請參考Stackhouse的博客文章〈懷念Clark Pinnock,一位「無情」的神學家〉,https://www.johnstackhouse.com/post/in-memory-of-clark-pinnock-a-ruthless-theologian。
  2. 我們投注的心神精力程度,不見得能從最後的成績上反映出來。有時在某個科目放進100%的努力,可能只拿到70分;有時只花了70%的力氣,就得到95分。這也是在分辨投注多少心力時,需要考慮的一點。

溫永勖牧師 Rev. Dr. Clement Wen,目前擔任臺灣中華福音神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曾任馬利蘭中華聖經教會青少年牧師(2010- 2015),之後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和太太呂筱筠育有兩個兒子,Ethan和Micah。本文內容出於溫牧師在【KG知識健身房】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BgREiH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