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期

光给答案不如倾听问题

【M世代信仰追寻】2

译/林雨

问题是什么?


在科幻喜剧小说系列《银河便车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中,有一部超级电脑是为了「发掘人生、宇宙和所有事物的终极答案」而造。电脑能计算出答案,但这答案只带来更多混乱,因为没有人知道问题到底是什么。

▲《银河便车指南》中的超级电脑,号称能计算出人生的答案,然而问题是什么? (图片来源:http://interactive.usc.edu/wp-content/uploads/2012/09/hitchHikersMap.jpg)


历世历代以来基督徒所追求的,是把耶稣这个「答案」带给世界。我们认为这会是简单的解决方案─传讲福音、信靠圣灵,信不信就看个人,简单得就像只需要加水融化就好。


问题在于,世界并不那么简单。世界是复杂的,以致我们的答案往往显得不够充分。许多人(甚至大多数基督徒)都这么想,答案就是:我们有神在圣经启示的真理,我们有圣灵。我们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了解这世界的残破与邪恶这么难?


许多朋友带着一堆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挣扎中把他们的心交托给一位他们认为难以信靠的神。其中一位曾发过这样一封电邮给我:


「我想如果真的要,我还是可以作个『好』基督徒,然后说服或训练自己说神或耶稣是真实的,只要盲目跟随就好。我真的认为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到。但是我很喜欢自己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作假。所以我选择不光摆个爱耶稣的门面。我过去不曾,现在也感受不到圣灵。」


我为这些朋友感到心痛,别人呈现给他们的神与他们的经验遥遥相对。当质疑众人普遍接受的信念时,他们不是被孤立,就是受攻击。我们应该更谨慎,不要不把人当回事。没错,不管我们感觉如何,真理仍是真实的,然而我们应该认真看待个人的观察与体会。


我们提出的解释若与生活经历不相符,不要立刻归咎于对方的生活出差错,反而必须愿意审视我们的解释和假设。


然而,朋友们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只要信,不要问!」或是被推向变成他们心里所拒绝的样式。他们告诉自己一个基督徒看起来应该什么样,可是当他们和所赋予的形象或样式不相符时,他们为此深感困扰。


我想告诉你的是,许多朋友面临的挣扎和周围基督徒的真实反应。这是他们所经历的基督教。

自己找答案


我和朋友们在网路世代中长大。之前的世代有电视、收音机、书籍,资讯来源就那么几个。可是当网路出现,Google成为动词时,每个人都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成为某个主题的「专家」。举例来说,我车子某一边照后镜在暴风雪中被撞坏了。我上网Google「如何修理99年份丰田Camry侧照后镜」,在YouTube找到一段五分钟示范影片,在「亚马逊」(Amazon)订了零件,自己装上。就这么简单。


网路让每个人得到知识,在生活出现挑战时助一臂之力。身为老师或牧师不再代表他们具有对所有答案的权威。不,我们这一代能质问任何事,如同只需要用电话和网路连线就能比价和查对事实,我们一样能向权威和所谓的标准答案提出挑战。


由于数位化世代能得到如此多讯息,我们更看重所提出的问题。这不单限于科学领域。知识就在指尖,我们读到丑闻、恶行,也读到背叛众人的典范人物与牧师。不仅神看似不合科学,那些宣称知道真理的人也过着与他们的教导背道而驰的生活。


当一个要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信仰「逆转」,我体验到人生中极痛苦的时刻。他不再相信神。他还事先打电话给我,要我读一本质疑圣经是否无误的书。记得当时还想:「为什么我要故意质疑信仰?我可没时间读这些书,忙着『爱世人』都来不及了。」好笑吧!忙着「爱世人」,以致无法「爱朋友」来好好听他说。那天晚上的电话和他决定不再相信神,正是他信仰逆转的写照。


我没有试着去了解,我太忙了,以致无法顾及他的需要。

问题比答案多


我不像朋友提出那么多疑问。当初上大学惟一目的就是要看到人们认识耶稣,只为了看到「校园复兴」。结果呢?我的问题比答案更多。


我想在校园中看到神迹奇事,想看到人们成为基督徒,想看到许多人念出那攸关生死的决志祷告。我熟记「罗马路」(Roman Road),就是以罗马书的经节串联而成的传福音方式;常想像自己走向一位盲生为她祷告,然后她的眼就开了。我在心中勾勒:所有学生看到这件事之后,跨出信心的一步,并相信耶稣的景象。我推断只要一个奇迹,马上!每个人都信主。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发生。


还有一段时间我为许多生病的人祷告。记得在冬令退修会中为一位生病的朋友祷告,他没有好转。曾为一位在牧师讲道时剧烈头痛的朋友祷告,他觉得好些,不过是在讲员结束之后。也记得为一位腿骨错位的男孩非常非常努力祷告,还按手在他身上─没用。我和爸爸曾在一位罹癌女孩的父母面前为她祷告,几年后她去世了。


为什么神不把所有的事都搞定?祂只需行个小神迹,就有许多人会相信。然而,祂没有这么做。是不是我缺乏信心?在大学越久,梦想幻灭越深。在高中和大学头几年时感到的火热已不复存在,开始怀疑到底作一个基督徒有什么用。难道只为了领人信主?向许多人传福音之后却觉得空虚,搞不清楚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信仰中的神与所见所闻不相符时,我们开始提问:神值得信靠吗?真诚的关系需要信任,如果我们都不信任神了,又有谁在乎神到底存不存在?


当你信任的人突然变得似乎不可信,就好像来到一个岔路口─继续与所看到的现象搏斗,或是选择放弃。


我的好朋友是个MK(missionary kid),宣教士的孩子,他成长过程中想服事神,以生命荣耀祂。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质疑基督教某些信条,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他说:「越深入思索,越难接受基督徒所信的为真理。脑袋里经历越来越多认知上的不协调,心里却非常渴望基督教是真实的,因为这是我惟一知道的真理。结果我意识到:如果基督教真的不是真的,就不能假装是真的。所以,我离开了。」


他告诉父母不再相信,他们难以接受。一段时间后,他提起要去探望祖父母,父母亲告诉他:「很好,不过请记住,离了神你就无法去爱了。」


大约一年前参加一个华人宣教大会,在许多摊位中遇到一位先生,开始聊起我们热切投身的事奉。我说我热爱爱神和爱人的意义,也说我还有很多要学的。他的脸色变了,立刻从友好换成严厉。他说:「你知道,爱只能从神来。没有神你是爱不了的。爱别人很好,但除非他们认识神,否则他们无法去爱。」他接着引用一些经文,说若不是基督徒就不能爱人。


对我的朋友来说,他真诚的思虑被看作不信,而被贴上的「不信者」标签,代表无法爱人。

正确的答案能回答问题吗?


我们通常认为「作基督徒」就是基督教的重点。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就是「自己人」;如果不是,你就是「外邦人」。 「自己人」表示你安全了,「外邦人」表示你不好。但是你怎么称呼自己真有那么重要吗?


耶稣说过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以下是现代版:


一个周六早晨,有个人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他是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奖学金眼看要泡汤了,诸事不遂,眼看人生就要垮下来。他打电话给牧师:「我信不下去了。」牧师就转发几篇文章,介绍一些像史特博(Lee Strobel)和麦道卫(Josh McDowell)写的护教书,还说会为他祷告。这人仍然觉得失落,就打电话给基督徒朋友,请他试着了解这些感受的来由。朋友却回答:「质疑信仰不太好吧!老实说,我现在太忙了,没空多聊。」不知该投奔何处,他上网想找真正关心的人倾听。结果找到一群「前」基督徒,他们聆听、鼓励,也关心他。


这差不多就是我一个朋友的写照。我是那些匆匆行过他身旁的人之一。


耶稣讲完比喻问了一句话:「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我也要问:「谁是这个受煎熬的人的邻舍?」


耶稣赞许那位做对的人,而非表明正确立场的人。我们做对了吗?还是单单持守正确的立场?


我在福音派教会长大,曾参与灵恩聚会,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基督教事工中实习过。这些机构、事工都想让人经历神,看到神就是爱。不少人因这些事工经历了,也看到了;许多身处事工中的人却没有。


我有些挺异类的朋友。有人爱问问题,有人不喜欢与人交往,有人难与人连结。有些朋友很爱神,却不够长袖善舞,以致无法在事工中生存下去。许多人不曾有人单独接近他们,愿意持续与他们来往。参加聚会很多年,却没有人把他们拉到一旁说句鼓励的话,听听心声,一起经历人生,让主真正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基督。他们一个礼拜又一个礼拜来听讲道,参加一个又一个退修会,多次听到福音,但有人爱他们吗?这些朋友觉得受伤,感到孤立,但没有人停下或放慢脚步来听他们的心底话,来爱他们─光给答案帮不了他们。


今天,我的工作对象是有发展障碍的成人,其中一些在心智上根本无法理解福音,只梦想着有一天能在麦当劳工作。是否除非他们自己能信耶稣,或是他们能让别人信耶稣,不然爱他们、关怀他们就是浪费时间?


是否攸关教会成长、个人传福音等各样数据,或看来有个好基督徒的模样并非重点,反倒是忠心信靠耶稣,持续爱与我们生命相连的人才真正算数?

▲你我在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中,是表明正确立场而匆匆走过的人,抑或做得正确,停下脚步来扶持的人? (图片来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e/Good_Samaritan_Sicard_Tuileries.jpg)

倾听问题


我还要讲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参与校园事工,是领导团队的一员。这个人塞不进典型基督徒学生的模子。他为了尝试不同的经验,对一些休闲性药物进行研究后,决定试试一些研究显示不会上瘾、不会造成伤害的药物。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另一位学生干部,这个干部再往上汇报。领导团队开始私下开会,也不邀他参与。他们没有找他深谈,只是冷落他。


那个暑假,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后来他来找我,说:「就那些干部所知,我用毒品,我无家可归。更让他们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他们的神学无污染,而不是来爱我。如果他们关切的是毒品,为什么不来问问我是怎么回事,或挑战我的想法、做法?他们就只是想把我踢出去。」我在想,是否我们有时就像好撒马利亚人故事中的祭司和利未人,为了保持洁净绕道而行?我们畏惧混乱和麻烦。


我们是否一味追求迅速修补、简易解决方案、便捷答案,而避开棘手的对话,也阻隔了寻求了解和爱?若耶稣并非以你的方式、按你的时间表、为着你的安舒而做工,那又如何?若跟随表示愿意指出你所爱的人的错,也不怕犯错,那又如何?跟随耶稣会不会是谦卑服事那些带着「错误」神学观的人?或者诚实面对自己的缺失?


以赛亚书五十五章8至9节:「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神是爱,祂比我这个人和我所求所想大得太多。若放下只想着把人转变成我们要的样子,改为像基督爱我们一样来爱他们,那会是如何?若我们放弃素来追求的所谓「正确答案」,转而以问「我怎样成为好邻舍」来取代「你是不是基督徒」,那又如何?我们是否寻求神自己,而非教会系统与制度上的改变?是否在发掘最新的门徒训练材料之前,能花时间在赢得孩童、朋友、邻居的心,认真倾听,与他们同行,分享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然后在整个过程中指向基督?


这不就是耶稣的方式,耶稣的爱?


作者小档案何天义,千禧世代,毕业于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主修社会学与经济学双学位。目前在复健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成人残障复健及生活辅导。对于跟随基督的信仰之路充满热情,希望能从小组聚集中,见到教会成长得更健全。闲暇时喜欢各类运动,特别钟情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