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心内的竹篱

不知道怎么跟父亲沟通;不想都听他的,又不愿顶撞他。

虽然每次都想表达爱父亲的心,最后却总是惹他生气……

黄昏时分,回到家里。照例将车子暂停在车道上,锁好车门,拿了钥匙,向社区的人行道迈去。午后那场雨,还在蒙蒙地飘洒着;天空暗沉得很,空气闷得要命,还没开始今天的快走,就出了一身汗,黏搭搭的感觉真不好受!


匆匆绕社区行走一圈,算是对每天二十分钟的例行运动交了差。回到家,把车停好,抱出手提电脑及一大袋资料,「唉!今天又是一事无成!」要打字的文稿仍毫无进展,待整理的资料也纹风不动。这一整天,又这样坐在八十岁的老父对面,大眼瞪小眼;看看报纸,带他出门拿药、提钱,再做些杂事,就混过去了。心里构思好的文章,一个字也没写,都快急出心脏病来了。


上楼淋浴吧;浴室镜子里那张哭丧的脸,显得那么无奈,一点儿也没有运动过后的满面红光。洗完澡,换上宽松衣裤,坐在客厅沙发上。头顶的电扇有气无力地晃动出些许微风,人就那么瘫着……一点儿劲道也提不起来!

刀光剑影


想起刚才的对话:「爸,星期天我会提早半个钟头接你,因为轮到我当值,要准备敬拜前的东西。」


「喔!」


「这礼拜天,我要开三个不同方向,去接三个人到教会;一个来回大约半个钟头,我得提早一个半小时出门。唉!想到就累!要做个好信徒还真是不容易呢!」


父亲立时接嘴:「那好啊,从今以后,你就别再当基督徒了,日子会过得比谁都快活……」


一时语塞,但仍心有不甘,回他:「有你这么安慰鼓励人的吗?不就是说说而已,干嘛那么正义!」心里感到万分窝囊……


其实,退休后在教会服事:主日来回接送人、提前去迎新、轮班教主日学,周间探访、去团契作见证;劝解夫妻吵架,协调亲子不合;倾听误会、了解纷歧;为他们寻找实质上的帮助、心灵上的支持……这些都是我很乐意去做的事,只是偶尔疲惫时,想要得到父亲的一点谅解、支持和鼓励,才不至于感到灰心。


然而,从父亲那儿得到的常是言语上,甚至心灵上的伤害。每当有急事赶着完成,没时间陪他时,父亲总说:「这怎么成!你不帮我,谁帮我?」


我常想,为什么其他兄弟姊妹不做,父亲都能体谅,要他们尽量去忙手边的事,我却非得把自己重要的事情放在一旁?难道他认为我的事一点也不重要,没必要为我着想?


这种时候,常觉得自己是个没学识、没地位、不会赚钱的人,还争什么呢?总觉得特别懊恼,为什么命不好,要生在家里经济欠佳、供不起我念大学的时候?为什么自己没出息,后来有机会上进时,又不加倍努力?

雨过天晴


阴天,不代表没有太阳。父亲虽然不善于表达对子女的关心,却常在别人面前夸赞我的孝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他为什么只把良善、恩慈的一面向着别人,却吝于把温暖、关怀给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呢?


想想,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就像圣经上说的,立志行善由得我,可是行出来由不得我!人,实在是渺小又软弱!虽不喜欢老爸爸那样待我,但我不也常用同样的模式回报他吗?


有句名言:「一个人的个性,造成他一生的命运!」难道,是错在自己的个性吗?从前母亲生病时,一肩挑起长子的重任,除了照顾母亲,还要安抚父亲。有急事时,又不忍心要求年幼或工作辛苦的兄弟姊妹一起分工。


家人劝我,不要以为自己该担负起每件事的责任,这世界如果一天没有我,地球仍会照常运转。其实,家中其他兄弟姊妹都可以分忧解劳,何苦全揽在自己身上?


讲起自己,现在少有人晓得,我的脾气有多古怪!从小就不爱搭理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家里的客人,全都只能见到一个到处躲藏的影子。我内向、拘谨,不善与人交往;别人都以为我傲气,大概因为如此,我不知道怎么跟父亲沟通;不想都听他的,又不愿顶撞他。虽然每次都想表达爱父亲的心,最后却总是惹他生气。该怎么做才好呢?

顺先于孝


最近和朋友相处时,提起他年近九十的母亲。近几年来,老母身子骨越来越不行,脾气却越来越古怪;遇事执意照自己的想法做,偏偏又坚持得不在道理。因此,凡事不能都顺着她,只好打马虎眼,他的母亲就叹自己老了不中用,没人肯听她的!


常言道,子女是父母的冤家;子女不能体贴父母的时候,父母就像高粱秆子空了心─随风飘荡,没有着落的定点,心里空荡荡的。有位朋友,劝诫另一位对子女感到失望的母亲,说:「可曾见过赢了子女的父母吗?」


昨天,弟弟带着他念大二的二儿子,在我家歇了一晚。他们父子俩打算半夜三点多起床,出发去车程七个小时的地方,接回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儿子。临睡前,弟弟告诉二儿子早睡早起,因为需要他分劳,轮流开车。结果儿子看小说,太晚睡,隔天出发前还叫不醒。弟弟迟了半小时叫他,见儿子困成那样,还直懊恼应该再晚半个钟头叫醒他的。真是天下父母心!没道理可说。


朋友告诉我,顺从父母的心意,比孝敬他们的行为更重要。如果父亲执意给我一点钱零花,我觉得过意不去不肯拿,就会惹他生气,自己心里也难受;那么不如收下,让他高兴,自己也开心。他说,像我们这个年纪,还有父母在身边,且有机会陪伴、照顾他们,是莫大的福气!他要我记住:顺,比孝重要;年老的父母,永远不会向子女认输,他们一定要赢!

爱的城墙


也曾有人提到,老人家的心很难理解。有时候老年人对晚辈表示客气,像舍不得自己吃好东西,要留给子女或孙辈吃,就推说自己不爱吃;晚辈们通常信以为真,绝不会特意去关心他们话里真正的含意。


而当长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对小辈发脾气时,小辈也绝不想去分辨:是否年纪大的人内分泌不协调,才会发生这种情形?反而把失控的情绪记在心里,从此和老人家保持距离,少惹麻烦,甚至感到灰心,不再关心老人家的生活。其实,我自己就常犯这种错误。


知名作家刘墉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回馈的爱》,呼吁大家要对父母真正尽孝。他说:


「我认为当我们小时候,长辈常用强制的方法对待我们,叫我们一定要吃什么,又不准吃什么!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爱护我们!而在他们年老,成为需要照顾的『老小孩儿』时,我们则要反过来模仿他们以前的做法。用强力的爱!


这不是强迫,而是看穿老人家装出来的客气,坚持希望他们接受晚辈的孝敬。如此,当有一天他们逝去,我们才可以减少许多遗憾!因为我们为天地创造一种公平的回馈,以及─无怨、无悔的爱! 」


刘墉认为:「年轻人要真正的去了解老人家的身心状况,才不会产生令人后悔和痛心的事情!」而这强力的爱,不就是人际互动中不可或缺的「立界线」?亲如父母子女,也需要设定这爱的城墙吗?


想起上次和父亲起冲突时,难过至极,曾去请教一位学辅导的好友,请他给一点建议。朋友这么说:「不行,再这样忙碌下去,你会生病的!你一定要学会设定界线;无论做任何事情,和任何人相处,都需要定下界线才行。你看过那本《过犹不及》的书吗?赶快找来看一看!」


如今我知道,人与人相处的确需要保持适当的界线,否则人际关系会产生许多冲突与磨擦,生活将总是忙乱与疲惫。

圣经里那位颓然跌坐树下的先知─以利亚万念俱灰时,神不是对他说:「起来,你当走的路甚远」吗?既然跟父亲的关系是一辈子的,需要长久维持下去,祈求天父赐给我更多的智慧和能力,学习开开心心和父亲沟通,才不枉费当初想要陪伴、照顾父亲的一片初衷。


作者小档案

彼明,喜爱文字工作,曾视为人生的第一优先。近年,愿以照顾老父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