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圣经,观埃及,思救恩
在救恩歷史中,埃及曾提供了重要場景。
而這部救恩歷史書並未寫下完結篇,從舊約寫到新約,還寫進今日的教會與信徒生活中……
一、茉莉花開花落的未知數
埃及,是屹立中東的文明古國。數千年來,多少同時代的文明古國都已灰飛煙滅,但埃及仍為中東伊斯蘭教的宗主大國,舉足輕重。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統治埃及三十年,卻被幾片由臉書上飛出的茉莉花擊倒,頗出人意外。他癌症纏身,生命垂危,經直升機、救護車,以擔架被抬上法庭多次受審仍未結案,據說恐將被判處死刑。
穆氏政權倒下後,由埃及最大的伊斯蘭教弟兄會組黨控制政府,但實際統治者仍為軍方。一件幾乎可以肯定的事:中東伊斯蘭教國家中,最早且惟一與以色列簽訂合約,在外交上承認以色列的埃及政府,今後應不會再維持以埃之間的外交關係。中東正處在大戰爆發邊緣,舉世憂心,前途未卜!
二、以色列進埃及是神的旨意
神的選民亞伯拉罕後裔,在迦南遭遇饑荒,雅各(以色列)不得不遠走埃及以求活命。之前,神已巧妙安排雅各第十一個兒子約瑟先到埃及,歷經各種危難,最後竟掌握了埃及政權,埋下讓以色列與眾子同赴埃及的伏筆。
雅各全家到埃及時共七十一人(參考創世記46:27),他們獲法老恩准,居住在歌珊地,後竟繁衍至三百餘萬人口,遍滿那地(參考出埃及記1:7),令後來的法老為之側目,欲除之而後快。
神將救贖大業寄望於忠心的僕人亞伯拉罕。首先,神召他遠離故鄉迦勒底的吾珥,從美索波大米豐腴的兩河流域,要他遠赴數千里之外的巴勒斯坦,即稱為應許之地的迦南。
實際上,神是要亞伯拉罕脫離當時中東文化已發展鼎盛的美地,到達一無所知的偏僻地去另謀發展。然而終其一生,亞伯拉罕並未眼見救恩實現,他都是在期待中度日。等到妻子死了,還要花四百舍克勒銀子才能為撒拉買一塊墓地。
但亞伯拉罕的信心不減,因他堅信神的應許:「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3)這個盼望不知等了多少年,直到耶穌基督降生,並在十架上受死復活後,才真正實現。這條信與望的長線,一拉就是數千年;世人的信心,無人可與亞氏相比。
神救世的計畫,並非朝夕實現,要到神自己的「時候滿足」(參考加拉太書4:4),救世計畫定會落實。要維持如此長遠的信心,由生到死後數千年,亞伯拉罕為千古一人。
三、以色列人出埃及為神的救恩計畫
在出埃及記中,我們發覺神下筆的細膩與縝密,每一個情節安排都引人入勝。其中關於神僕摩西(以色列尊為國父)的出世,按照摩西母親與姊姊的計畫,將嬰兒摩西安置在蒲草編製的箱子裡,放於河中,待法老女兒發現而收容,並安排其母為奶媽將孩子養大,情節十分戲劇化。
神的計畫令人歎服。神將摩西安置在宮中,接受最好的宮廷教育,再置之曠野牧羊歷練四十年。摩西真正的人生,八十才開始。他擔任出埃及的領導者,責任重大,讓我們看到神培植一代領袖的苦心!不禁神往。
出埃及的重大歷史事件,譜成令人難忘的史詩。其中令舉世注目的大歷史事件,如:「法老王的十災」、「以色列人渡紅海」、「西乃山頒布十誡」、「曠野四十年,天降嗎哪」等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大都已拍成電影,傳播至今。
出埃及記是一部救恩歷史,但這本歷史書並未寫下完結篇,由舊約寫到新約,還寫進今日的教會與信徒生活中,因這些歷史事件仍在不斷上演,摩西、法老王與悖逆以色列人的身影都還在當代社會與教會中現身;許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自己仍在西乃曠野中趑趄不前。
四、曠野中過日子的神蹟
當以色列人興高采烈地擺脫在埃及四百年的為奴生活,又神奇地安渡紅海,不禁慶幸自己獲得自由之身。但當他們走進曠野蠻荒,四顧只有砂石,而隊伍中還有婦孺與牛羊,曠野中晝夜溫差極大,這都是當初根本想不到,如今卻要面對的千百種難題。
他們不但抱怨領他們出埃及的摩西,也抱怨引導他們離開埃及的神,在曠野中四十年,這些抱怨從未停止過。他們剛剛離開埃及時,要日夜兼程趕路,神為他們安排了雲柱與火柱,分別在日夜引導前面的道路(參考出埃及記40:38)。
這批人在曠野中既無法耕種,又不能放牧,何以為生?神由天降下「嗎哪」,以色列人一吃就是四十年(參考出埃及記16︰35)。在曠野飲水更成問題,神命摩西以杖擊打磐石,使水流出(參考出埃及記17:6),為民解渴。
以色列人在四十年行旅中的另一件神蹟是「身上的衣服並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申命記29:5),這樣的神蹟,重要性與渡過紅海,無分軒輊。我們日用的飲食皆為神賜,也皆為神蹟;但人習以為常,視為當然,多半忽略了感恩。
五、神與人共寫救恩歷史
整本舊約出埃及記,記述神為人預備救恩的歷史,實際上是神與人共同撰寫了這部救恩歷史。其中如亞伯拉罕、以色列、約瑟、埃及法老、摩西等重要參與者,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忠有奸、有服從有頑梗,但最後都巧妙完成重任,共同譜成了救恩歷史。
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負面人物呢?如果沒有他們的頑梗與叛逆,救恩歷史便寫不成;這如同有人說,如猶大不賣主,主如何能釘十字架。基督要完成救恩,是神創世以來預定的使命,其實就算猶大不賣主(或賣主以後痛心悔改,如同彼得不認主之後的痛哭認罪),主仍會釘上十架。
神對法老的十災,也並非神預備救恩的必要條件。各人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正面或負面,都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好讓我們吸取教訓,引為鑑戒。這就是《聖經》的春秋史筆最可貴處:忠奸並錄。從中,我們看明白神的恩典與憐憫。讀《聖經》歷史,不必求完美的詮釋,因為神的旨意已清楚呈現了。我們只需獻上感謝與讚美。
六、逾越節的羔羊
施洗約翰看到耶穌時,便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認定耶穌基督就是代替世人贖罪的羔羊;按新約的「符類福音書」(四福音前三卷)記載基督釘十字架的日期與約翰福音有異。
約翰福音記載主被釘之日,正是逾越節羔羊被殺之時;因此出埃及記中法老十災的最後一災長子被殺,但以色列人各家都只殺一隻羔羊,將血抹在門楣上,天使看見便越門而過,以色列人的長子便倖免於難。這就象徵基督的救贖。逾越節對猶太人十分重要,摩西律法規定要嚴守此節,違者要由民中剪除。逾越節的實質含意貫穿新舊約,對基督徒也十分重要。
七、西乃山為新舊約的頂峰
新舊約聖經的頂峰,就是神在今日埃及境內的西乃山藉摩西頒下的十誡,這是神與人聖約的極致,是一切律法與福音的起源與歸趨;為神創造世界以後的大事,也是救贖的根源。
當摩西登上聖山,神在山上顯現時,風雷與密雲突現,並有角聲大作,全山冒煙,神在火中降臨,山下的百姓因懼怕而發顫,《十誡》影片中有逼真的描寫。
十誡原意為十言(The Ten Words),與聖約有關(參考出埃及記19:5-6),十誡著重以色列人與神、與人的關係;前五條是人對神,為屬靈關係;後五條是人的道德與倫理的關係,如人之手、腳各有五指(趾),十分平衡。
神在造人時已有如此安排,不僅是消極禁令(不可),也是積極應許,與一般世人的法律有別,它不僅是舊約時代的誡命,也是新約時代的誡命(馬太福音五章,主對律法的詮釋);更是今日教會與信徒要遵循的聖約。
结语
埃及法老王歷經慘痛十災,只好將以色列人放走;但隨即後悔,發兵追趕,都不幸葬身紅海。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了四百三十年,在如此漫長歲月中,一直無法將埃及文化完全泯滅;後代到了迦南地,埃及文化隨即在當地外邦人的文化誘導下,再生與還原;對後來的以色列人留下長遠影響。
埃及在中東是文明古國、強國與大國,日後生存在巴勒斯坦彈丸之地的以色列,都必須與埃及保持友好關係,甚至成為埃及的保護國,才能在中東生存;連所羅門王極榮華時,都要與埃及和親,娶法老的女兒為妻(參考列王紀上3:1)。
日後的以色列國也多半要在埃及法老的保護傘下過日子。神藉歷代先知多次警告以色列(參考以賽亞書30:1-5):投靠埃及必遭禍患,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迄今,埃及親西方的穆巴拉克政權在「茉莉花革命」中倒下後,中東戰雲密佈;全球又因伊朗禁運而石油暴漲,籠罩在經濟危機之下。按說以埃之間,與全世界無關,卻又是息息相關,因為埃及由舊約時代迄今,一直成為歷史大事的重要場景,因此令關心神救世大計的基督徒格外關注。當記得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羅馬書9:17)願神的旨意成就!
作者小档案
殷颖牧师,酷爱文学、大自然及讴歌创造主的文字工作者,也是编辑人、出版人及传播工作者。曾任教会新闻周刊企编及社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与行政主管,并牧养教会二十余载。着有《归回田园》、《心灵的苦杯与飨宴》、《石头的诱惑》、《耶稣的脚印》、《十字架下的沉思》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