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为爱,皇帝也疯狂! (下)

【文化擂臺】3 爭寵或尋愛?從《後宮甄嬛傳》觀愛情與人性

「公平與正義」,是每個人都渴望的, 但那只有在個人的完整性被保存、被珍重時才可能發生……

《後宮甄嬛傳》電視劇自2012年首播迄今,在中、港、臺、日皆轟動爆紅。這部以雍正王朝為歷史背景的清裝劇,講述秀外慧中、才貌雙全的甄嬛,滿心不情願下受徵召參加後宮選秀,且意外被留在宮中。十七歲初入宮就牢牢吸引住皇帝愛寵關注的目光,卻受到全後宮的嫉妒和暗算。幾度大起大落、險死還生,至終鬥垮所有仇敵,在弱肉強食的「後宮叢林」中殺出一條血路,廿九歲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太后。


文字牧者蘇文安上兩期已從觀後感的角度談過「聯想1:從人性談男女情愛」、「聯想2:從人性談利益鬥爭」、「聯想3:從人性談權力腐敗」,本期繼續為您剖析壓軸的兩個深刻聯想。

聯想4:從人性談人際關係
「點子→位子→圈子」的為人處世之道,
可以為惡,亦可為善。

為了在表面上亮麗雍容、骨子裡弱肉強食的「後宮叢林」中生存,甄嬛至終悟出了「點子→位子→圈子」的為人處世之道。


‧    點子:求活圖存的點子、爭寵的點子、害人的點子。
‧    位子:在後宮中的品位、在皇上心目中的排序、所居宮院的地利指數。
‧    圈子:後宮中的庇護者(華妃、皇后、太后、甄嬛)及其周邊的託庇者;前朝的朋黨(年羹堯黨、隆科多黨、其他)。


這「點子→位子→圈子」的為人處世之道,一如上文「聯想3」中所談的權位,是中性的,可以為惡,亦可為善。


相較於華妃以暴虐和重金、皇后以陰謀和藥物,來威脅、利誘、轄制一些可憐蟲作爪牙、走狗,看似人強馬壯,其實各懷鬼胎、離心離德,我們見到甄嬛如何以真情實意來鞏固、經營自己的圈子。


與甄嬛死生相許、至終為她毅然捨命的果郡王自然不消說了;與甄嬛自幼形影不離、一同入宮的沈眉庄及貼身侍婢流朱,友誼至死不渝;與甄嬛及沈眉庄青梅竹馬、一同長大的太醫溫實初,當然誓死守護她們。除此之外,尚有因受甄嬛提拔於卑微之中、真心溫暖相待而死心塌地追隨的四阿哥(後來的乾隆);宮女崔槿汐;太監小允子。還有,曾遭誘或被迫出賣甄嬛、卻被她寬容大度重新挽回的莞碧、敬嬪。最後,則是因她的人格魅力而自動靠攏的淳兒、端妃、蘇培盛及原本忽敵忽友的葉瀾依等。


甄嬛和她的摯友們,惟有出盡了點子、佔穩了位子、結成了圈子,才可能與無所不用其極的華妃黨及皇后黨周旋拼鬥、且戰且走、屢仆屢起。固然犧牲慘重,但總算保著甄嬛渡過了驚淘駭浪,安抵彼岸。可見,在人生、事奉或職場上,除了「點子」要新、「位子」要對,能否經營出有能量、能守護的「圈子」,實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舊約聖經記載,以色列一代名王大衛,就是善於經營「圈子」的佼佼者。在他流亡逃竄的年日,仍有六百位死忠弟兄在缺衣少食、朝不保夕中,始終不離不棄。他一定與夥伴們肝膽相照、有情有義,否則絕不可能為了大衛一句思鄉之言,居然有三位勇士冒死深入敵後,從他故鄉伯利恆城門前的水井裡打水來奉給他(參考歷代志上3︰17-19)。

▲以色列一代名王大衛,就是善於經營「圈子」的佼佼者。他一定與夥伴們肝膽相照、有情有義。


可惜,多數華人圈子卻非如此。通常是為了攫取個人權力,呼朋引伴結成利益團體或派系,藉以鬥倒對方。人人都用盡欲擒故縱、欲取先予的招數去達到自身目的,且永遠都在揣度對方弦外之音、真實動機。怪不得,人人「城府很深」。


此種充滿懸念和張力的人際互動氛圍,其實也就是《後宮甄嬛傳》這樣的中國宮廷古裝劇賣點所在。十八世紀北京紫禁城的後宮如此,在廿一世紀的全球商場、職場和官場上,又何嘗不是如此!然而,若在家庭生活、職場關係、事奉團隊中,也人人如此、天天如此,那多累呀!


走筆至此,不禁記起詩篇第一篇的一段金玉良言:「不聽從惡人的計謀,不跟隨罪人的腳步,不與侮慢神之徒同夥,這樣的人才算真正有福。」(現代中文譯本)─「不聽從惡人的計謀」,不就是「別聽從陰損害人的點子」嗎?「不跟隨罪人的腳步」,不就是「莫踏上邪門歪道、爭那不義的位子」嗎?而「不與侮慢神之徒同夥」,不就是「勿摻和到壞人的圈子中」嗎?那麼,只要不做以上這三件事,單單與善人、義人、敬虔之人密切互動,不就等於在經營正向、健康的「圈子」了?

聯想5:從人性談生命更新
對神有信,對己有望,對人有愛。

孫隆基先生在《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花千樹,2005)一書中剖析,華人慣於以在群體中的定位或角色來定義自己,以至於「自我」可以發展、成長的空間,根本不存在或不發達,也就不可能出現強大的內省。


此言不虛。在報章、電視、網絡上常看到政商名流貪贓枉法、敗德出軌的新聞。幾無例外的是,東窗事發之後,幾乎所有事主都拼命飾詞狡辯、卸責諉過。然而,聖經中所記載的大衛王,雖非完人、雖曾失足,卻是謙恭自省的罕見典範。─他悔罪後所作的一首詩可為明證。


這首被收錄於詩篇五十一篇的悔過詩,在最前面標示著「交與伶長」。意即將這首詩譜上曲調,正式交付國家詠唱團兼交響樂團指揮,在國家重要儀典上公開傳唱。這豈不等於國家最高領導人為了宮闈醜聞敲鑼打鼓,公開在神和全國人民面前認罪?相較於劇中成天抓狂怨歎「為何人人都在算計朕?」的雍正皇帝,這樣的懺悔可說是極有誠意了!

▲握有百分之百資源和絕對生殺大權的皇上,遂成為「天下最危險的男人」。


然而,是否有真誠懺悔之心就必然得到解脫呢?人能夠抓住自己的頭髮,將自己從罪咎的泥沼中拉拔出來嗎?


其實,「以悔過來消除罪咎感」,與「罪惡過犯蒙神赦免」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前者是「自力救濟」,有可能一時得到心靈的平靜,罪咎感卻如潮汐般不斷回頭拍岸、日夜攪擾。後者則有一位救贖主為我們背負罪擔、償還罪債,賜下你我靠自己不可能生發的大愛與大能,使我們心中得享真安息。


從頭到尾細讀才十九節的詩篇五十一篇,我們可以看見:懺悔,絕不當僅止於以頓足慟泣、誠心認錯來抒解心靈中沉重的罪咎感,求得精神上的解脫。悔而不改,正如拼命由破船中向外舀水,卻不去補船身的漏洞。真正的懺悔,乃是修補生命、重建生活的一道門,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獲得醫治自己、彌補別人、超越環境的熱力、愛力、生命力。而其終極目的是與神復和,修補那與祂之間原本已斷裂的關係。


你我都曾犯錯,很可能正在犯錯,來日更難保不再犯錯。然而,在悔改的生命之旅中,我們不須再像《後宮甄嬛傳》中的皇帝后妃般戴上面具冒充完人,不須再一味呼口號而無行動。相反地,因在神面前已徹底認罪悔改,所以能對神有信、對己有望、對人有愛。從此,人際社群不再成為相咬相吞的叢林,而是互相扶持、榮神益人的樂土。正如大衛王在此詩中的祈願和讚歎─


「祢所要求的是真誠的心;求祢用祢的智慧充實我。求祢除掉我的罪,使我潔淨;求祢洗滌我,使我比雪更白。求祢讓我聽見歡喜快樂的聲音;祢雖然粉碎了我,我會再次歡樂。……神啊,求祢為我造一顆純潔的心;求祢賜給我一個又新又忠誠的靈。」(現代中文譯本)

Mission Impossible?─人不能,神能!


誠如毛樂祈先生在《校園》雜誌2013年5/6月號中所形容的,今日你我都置身於「資本主義後宮」,這物慾與利益的「皇上」乃是一個無人性的假神,最多是用短暫虛浮的宴樂來「寵」而不會真正「愛」我們。在這後宮中沒有真正的救贖,虛謊的盼望只能讓人飲鴆止渴;所應許的浪漫愛情,也常以悲劇收場;那些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玩具、流行時尚、豪宅名車,在日光之下也不是新事。當我們活在這樣的後宮中,沒有從神而來的救贖之血,只好如劇中鐵了心的嬪妃們,用周邊可憐女子的血,試圖溫暖被嫉妒和空虛所填滿的寒冷的自己。


他寫道,當我們願意在基督裡,付上代價,爲主為別人而活時,我們就參與在祂自己救贖的工作中。雖仍身處同樣的「資本主義後宮」,不管得寵不得寵,環境多麼困難,人心多麼險惡,若記住我們都是屬神的皇家兒女,若讓神的愛和恩典透過我們滲透出去,這後宮就成了神美麗的「御花園」。


是的,一個擁有永恆價值觀、真正成熟的人,能以「無條件的愛」去愛神、愛自己、愛別人,這樣的真愛,沒有任何要求,也不會因為對方達不到自己的期待就喪失愛對方的能力。這是Mission Impossible嗎?─人不能,但靠著神就能!因為祂已將這樣的愛給了我們。皇宮生活也許奢華享受,但卻因爭寵爭權而真愛難求。「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7)皇宮中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愛的真諦!然而,劇中的雍正皇帝以一國之尊享受不到的,甄嬛在榮華富貴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今日你只要接通愛的源頭─神的恩典,並努力學習、認真操練,就有可能做到!何樂而不為?


作者小档案
苏文安,多年来致力于在圣经真理的基础上萃取古典文学及流行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于写作、编辑和课堂。

苏文安牧师亦喜结合家庭与文字事工,常受邀担任各地家庭或文字营讲师,强调「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