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皇帝也疯狂! (中)
【文化擂台】2 争宠或寻爱?从《后宫甄嬛传》观爱情与人性
「公平与正义」,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那只有在个人的完整性被保存、被珍重时才可能发生……
中国制作《后宫甄嬛传》自电视播出后,在全球华人世界造成轰动。这部以雍正王朝为历史背景的清装剧,讲述秀外慧中、才貌双全、出身官宦之家的汉人女子甄嬛,满心不想入宫却又不得不受征召参加后宫选秀,且意外被留在宫中。十七岁初入宫就牢牢吸引住皇帝爱宠关注的目光,却受到全后宫的嫉妒和暗算。几度大起大落、险死还生,令她看透了弱肉强食的「后宫丛林」真面目。
苏文安牧师以此剧观后联想为主题,从基督徒的观点来分析爱情与人性。此文是继上期「联想1:从人性谈男女情爱」的续篇。
联想2:从人性谈利益斗争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如何取之有道,甚至予之有道?
清代后宫编制,总分为九个等级:须正式册封的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无定数的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等。后四等若各四人,加起来至少也有三十人。
想像一下:三十位才貌兼备的美女圈养在一座大院中,而所有人的「全职工作」只有一个─「以色事人」,且此「人」是众女惟一的共同目标雍正皇帝。众嫔妃全年无休、不许出宫、家人亦不得会面(惟一例外是怀了「龙种」满八个月后,母亲可入宫陪伴至临盆)。
那么,雍正是否就能像大观园中的贾宝玉那般,成天在脂粉堆中、温柔乡里乐不可支呢?别傻了,那只是少男少女进入现实世界之前的打情骂俏、玩浪漫游戏罢了。而后宫,可是货真价实的人性丛林、杀戮战场啊!
网上流传一段据说是当今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所说的话:「女人只要管好自己,已经很了不起,干嘛要去管男人呢?听话的男人不用管,不听话的男人,要管也管不到;对妳好的男人不用管,对妳不好的男人,不会让妳管;爱妳的男人不用管,不爱妳的,轮不到妳管。」─对后宫众嫔妃而言,雍正这男人既不听话、又对她们时坏时好,从未真正爱过她们……。
问题是,别无任何出路的她们,能不「管」吗?敢不「管」吗?既不能像一般老婆对老公那样管,只好挖空心思,各出奇招,兜个大圈子来「管」了。这一大票后宫佳丽,可是一个比一个刁钻厉害喔!兼且深宫寂寂、长日漫漫,还有啥稀奇古怪花样想不出来?啧啧啧……,光是想想,就令所有曾领教过女性手段的男士们不寒而栗了!
有网友说得好:「一个老婆就受不了了,若正室夫人加上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共处一大院,那样的丈夫简直不是人干的!」皇上再天纵英明,也要左右为难、左支右绌,也要被蒙蔽受误导。对受封建传统束缚、辖制的皇帝、皇后和众嫔妃,无论在剧中被归类为「好人」,还是「坏人」,我们皆充满同情、充满叹息。
君不见,剧中不断出现「争宠」、「得宠」、「专宠」、「失宠」、「复宠」这一长串关键词─
争宠:用尽手段吸引皇上关爱(或情欲、欣赏、惊喜、怜惜)的眼神。 「典型手段」包括化妆、撒娇、唱歌、跳舞、弹琴、吹笛、溜冰、裁寝衣、绣香囊……,还有较高层次的谈心、谈诗词、品书画、分忧解疑,以及可遇而不可求、却可一举加分极多的怀孕等等。
▲清代后宫编制,等级、人数众多,「争宠」棋局错综复杂,犹如人性丛林、杀戮战场。
「非典手段」则用迷香、用丹药。争宠就要互斗,有权势者如华妃、皇后之流,指使同党将「打击对象」斗臭斗垮,绝不手软。 ─害她本人、害她胎儿、害她孩子、害她身边得力助手、害她宫外的家人。
如何害? ─文的有:欺骗(例如害少不更事的沉眉庄以为自己有孕,然后揭发她做假);栽赃诬告;吓疯;下毒;强迫吃「避孕药」;施咒;买通太医、钦天监或御厨动手脚。武的有:掌掴;烈日下罚跪;杖击(例如血溅逾丈、一打成残的「一丈红」酷刑);驱猫伤人;淹死;勒死……。此外,还要结党,好互相掩护、联手出击等(后宫基本上结为华妃党、皇后党、甄嬛党)。
得宠:入夜时被皇上翻名牌召幸是第一步,不但生理需要得满足,更重要的,宫外父亲被升官、母亲有诰封;宫内得衣饰、珍宝、封号及内务府等特殊待遇。若有自己生的或领养的后嗣,则长远有盼头,但亦仅儿子日后当上皇帝者,在改朝换代后方能续享自己和家族的荣华,故必得勾结外臣为自己儿子或养子「争储」(争太子之位),同时也要设计陷害其他嫔妃的儿子或养子,以翦除竞争者。
▲为求得宠,嫔妃们得争权表现各项才能。图为甄嬛在皇宫庆典中表演「惊鸿舞」,技惊四座。
旧约圣经中记载了好几位因生子立后之事与丈夫的另一位妻妾势同水火的女性,如以色列人先祖亚伯拉罕之妻撒拉、先祖雅各之妻利亚,和先知撒母耳之母哈拿等等。可见能否生育儿子,自人类有史以来,无论中外,常成为女性社会地位及自我价值极重要的衡量指标,当然亦成为是否能得丈夫宠爱的重要条件之一。
专宠:固定一段时间有权力、有赏赐、有性生活,但亦必成为六宫怨气之所聚。全剧中,除盛宠期间的华妃因年家的权势而无人敢招惹外,其余女子只要被皇上专宠数日或数月,一定遭人陷害、打击、追杀。而皇上兴之所至,爱专宠就专宠,才不管每天他去早朝后,此女在后宫如何被华妃、皇后及其党羽逼得步步惊魂、草木皆兵。
失宠:禁足、降级、打入冷宫。父家必遭池鱼之殃不在话下,自己在后宫有时甚至缺衣少食,连宫女太监都要欺到头上,身有病痛亦无人闻问。
复宠:甄嬛一再经历争宠→得宠→专宠→失宠→复宠的循环。因此,她由甘露寺准备再次入宫时,心腹手下崔槿汐如是谏言:「此番回宫……不是要『狠心』,狠心亦是有『心』。娘娘要做的,是『狠而无心』 !」
或许正如夕颜在《后宫甄嬛传教我的80件事》(高宝,2013)一书指出的:甄嬛传就是一部「人性厚黑学」(脸皮够厚,心肝够黑):「或许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些甄嬛的影子,那些似曾相识的爱恨情仇,那些躲不掉的争权夺利,那些得到后又失去的风情月债……」此话道尽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及人性的黑暗与扭曲。就如同甄嬛所言:「在这后宫中想要升,就必须猜得中皇上的心思。若想要活,就要猜得中其他女人的心思。」
甄嬛在剧中就曾因觉察到敌方似又在耍阴谋诡计,而如此对左右心腹感叹:「我总以为人性本善,可入宫之后所见所闻,天性亦可扭曲,我倒不能不这样恶意揣测了!」
毛乐祈先生在《校园杂志》2013年5/6月号中如此写道:「正如同后宫中的女人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仅仅是求生存,也求威望。汲汲营营,往往不只为了养家糊口求生存,更是因为输不起……后宫中有答应、常在、贵人……到皇后各层阶梯可以攀爬;我们有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的阶梯(还区分名校,一般学校,或野鸡学校的学位),毕业出来后从课长、襄理、副理、经理、协理、副总……总经理等。为着学位、名声、更大的房子、更炫的车子、更贵重的钻戒手表而努力。在资本主义当道的现实社会中,社会运作的法则是『自利的理性』,塑造我们用『利益得失』的镜片看世界,甚至是看待任何的关系。不必谈什么『温良恭俭让』,为了自己出头天,只好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同一篇文章也指出,「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任凭短暂的利益法则来决定事情,将盟约、承诺、荣誉感等化约成某种可交易的商品。以『竞争』为人生的动力,不是要『为了大家好』,而是『无法忍受别人比我好』。动机是嫉妒、报复或是满足自我崇拜的渴望,而非追求共善,更非为了爱人的缘故。」
「因利而聚,必因争利而散。」─雍正自己如此评论结党的外臣,而他自己与后宫众女子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放眼芸芸众生,我们看见三种人:头一种人,拼命争取自己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权利,为了自家的一丁点儿好处,啥话都敢说,啥事都敢干。第二种人,努力守住自己合情、合法、合理的权利,我不占你便宜,你也甭想叫我吃亏。第三种人,甘心放弃自己合情、合法、合理的权利,因他们有从神而来的丰盛内在资源与强大的自信,明白「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谛、明白「越分享越蒙恩」的属天法则,因而以爱行善、助人为乐。
剧中的甄嬛与她的死党们基本上是第二种人,而其他角色则多为第一种人。你呢?你想成为哪种人?
旧约圣经以斯帖记中,描述波斯帝国的犹太裔皇后以斯帖,因叔父末底改的一席话,虽处在类似「失宠」的状态中,仍冒人头落地之险,违例硬闯禁区求见皇上,终得「复宠」,且保全了帝国版图内所有族人的性命。她应可算是有史以来中外后宫里难得一见的「第三种人」吧!
▲波斯帝国的犹太裔皇后以斯帖,虽处在「失宠」状态中,却违例硬闯禁区求见皇上,终得「复宠」,保全了帝国版图内所有族人的性命。
联想3:从人性谈权力腐败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
谦卑敬虔的领袖
却必成为暗世明灯。
何谓「权力的腐败」?除了贪赃枉法、公器私用,更包括专断独行、倒行逆施、毫无制衡与监督,或虽有法律和机制,却只是聊备一格、掩人耳目。权力的腐败可能发生在政界、军界、企业界、媒体界、宗教界……,当然也可能发生在家庭中。
「公平与正义」,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那只有在个人的完整性被保存、被珍重时才可能发生。
健康的社群关系应该是一群独立成熟的个体的连结。可以说,公平正义就是尽力维护对方生命的意义。惟一的方法是先正确看待自我,然后才可能尊重别人,让别人也得到他们该有的地位与权利。明明大权在握、明明因位高权重而被有心人包围、吹捧、奉承,却能自重重人、无私公平地分配手上的资源与机会,谈何容易?
然而,这样的人虽如凤毛麟角,却也尚未绝种。这「珍稀人种」有一共同特点─明白自己只是神的管家,权位只是更有效荣神益人的管道,更明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故在永恒中要为自己在世所做所为负责,故能因敬畏神而正直待人、公平处事!正如圣经传道书十二章13至14节所宣告的:「……要敬畏神,谨守衪的命令,因为这是人人应尽的义务。我们所做的一切,或善或恶,连那最隐密的事,神都要审判。」(现代中文译本)
旧约圣经中的约瑟和但以理就是最佳例证。
先说约瑟。埃及法老王对他言听计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约瑟,却极有智慧地善用手中的权力与资源,使埃及全民免于在空前的饥荒中灭绝,又惠及周边各族百姓,甚至无意间拯救了失联多年的数十位老幼至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因敬畏神、信靠神而视昔年所遭的迫害为蒙恩的阶梯,因而对已落入他手中、只能任他宰割的加害者,只教育、不报复。
▲约瑟因敬畏、信靠神而视昔年所遭的迫害为蒙恩的阶梯,因而对已落入他手中的加害者,只教育、不报复。
再说但以理。他在波斯帝国高居首相之位,却行事正直、政绩斐然,是一位敬业又杰出的高层公务员。而且他丝毫不滥权贪腐,以至于政敌想拉他下马时,搜索枯肠,亦寻不着任何政务与操守的把柄,最后只能利用他对信仰的坚持来设计陷害。然而,但以理不但不恋栈权位而在信仰底线上退让,反而以狮子坑的千古传奇,为神作了极强有力的美好见证。可悲的是,剧中的雍正,以及现代千千万万身居上位者却不是如此。
▲但以理用狮子坑的千古传奇,为神做了极强而有力的美好见证。
在此剧中,嫔妃与皇上处在全然倾斜的权力天平两端。于是,内在贫乏、性格扭屈,却又握有百分之百资源和绝对生杀大权的皇上,遂成为「天下最危险的男人」。 ─枕边人不管费了多少心思伺候、讨好他,只消一句话或一个小动作惹毛了他,就可能为自己和宫外的家人带来不测之祸,至于一般寻常夫妻难免会有的吵闹争执,在众嫔妃和皇帝之间,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中,调适的责任全在女方,连落胎、丧子亦要强颜欢笑,否则失宠责任自负,因皇上日理万机又妻妾成群,妳若伤心哭泣超过他所能容忍的极限(笔者根据剧中几个案例估算,平均不到三个月),那么失宠是必然的,而「失宠」对在后宫生活的女人而言,却是不得了的大灾祸,前已详述。
剧中再三再四重复的场景是─皇上赏一点东西,即使两人正依偎床上,女方也要马上跪下谢恩;皇上稍稍提高声调,女方立刻要跪下谢罪;皇上质问:「妳可知罪? 」女方必立即先伏地叩头认错,再慢慢打探自己何事触犯天颜;皇上由话家常改为当众吩咐或教导,众女要即刻全体跪下齐声口称「谨遵皇上教诲!」举个例:
「这几天天热……朕叫内务府给妳这儿送几块冰来。」→跪下谢恩;
「这几天天热……妳给朕喝这么烫的参汤是何居心?」→跪下谢罪;
「这几天天热……妳可知罪!」→伏地叩头,口称「皇上恕罪」,再说「臣妾愚钝,请皇上明示臣妾的过错……」;
「这几天天热……妳们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齐齐跪下,同声:「谨遵皇上教诲」。
观众当不会忘记,剧中有两次皇上以右手姆指和食指使劲捏住甄嬛纤秀的下巴,沉声怒问:「妳为何要如此待朕?」彼时彼刻,一句话答得不好,不但自己立遭杀身之祸,并且是殃及九族的巨灾大劫!试问,世上还有什么「家庭暴力」比这还可怕!这般彻头彻尾不对等,双方如何真诚沟通、真心相待?
一方说,另一方只有听的分,自然显示一种不平等的对应关系。皇帝自古又称「天子」,被刻意塑造为半人半神身分(至少也是「奉天承运」的天之骄子),因此必须文章、道德、见识、学问世间第一,这是华人自古以来对最高政治领袖的集体错谬崇拜。因此,即使亲如枕边人,男方一说话,女方就只有洗耳恭听而没有开口的分,偶有例外,亦必先经皇上开恩特许。
毫无制衡的不平等角色架构下,自然连人格也不平等,因此包括甄嬛在内,后宫这么多优秀聪慧的女子,对雍正胸襟、修养、真爱的学习和成长,一点儿也使不上力。那么,前朝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重臣呢? ─在他的至高皇权下,亦只有俯首听命的分。在这样扭曲封建的制度下,怎可能不产生权力的腐败?
传统中国伦理观念中有「三纲」的说法,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显示的也就是这种由上而下的制约关系。在后宫中,雍正既是君又是夫,对嫔妃而言,三纲已居其二。尤有什者,皇帝亦被称作「君父」,虽对自己的妻妾,亦是强势父权姿态。三纲全占齐了,何来平等互动?如何不人人削尖了头来钻营、争夺你手上的资源?如何不产生一箩筐潜规则,好交换你的恩宠?
孙隆基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花千树,2005)一书中直言:「这种封建思维是充斥于整个中华文化中的,它贯穿着家庭、社会、政治以及思想的各领域。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篇)皇帝的话当然是『圣人之言』,所谓『畏圣人之言』就是『听话』。」扩而大之,所有可以随己意分配好处及方便的领导、上司、导演、老师、尊长、法官、警察、医师……,莫不时时发「圣人之言」而要下面的人听从。于是,「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这句话,在这「腐败真人实境秀」不断上演的大千世界中,就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知灼见了。
然而,故事还有另外一面!其实,「权位」是中性的,它究竟会成为「魔鬼之火」,还是「天使之翼」,全在于拥有权位者是否具备合乎圣经真理的价值观,以及由之生发的自制、自爱品格,还有,愿不愿坦然、主动接受监督与守望代祷,好胜过人性的软弱。在此原则之下,我们鼓励更多神的儿女,在政界及各行各业成为领袖,追随约瑟和但以理的佳美脚踪。没错,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然而,谦卑敬虔的领袖却必成为暗世明灯。
下期将刊出本「文化擂台」系列完结篇:联想4「从人性谈人际关系」、联想5「从人性谈生命更新」,精彩可期,错过可惜喔!
作者小档案:
苏文安,多年来致力于在圣经真理的基础上萃取古典文学及流行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于写作、编辑和课堂。
苏文安牧师亦喜结合家庭与文字事工,常受邀担任各地家庭或文字营讲师,强调「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