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 rain is still possible
「生命力」將恩雨帶給傈僳族人
供圖/王鷗
濛濛細雨一直下著,到處都濕漉漉的。在十分偏僻的山村裡,這雨又被稱為山雨。雖然是盛夏,卻寒意盪漾,我們每天外出都打著傘,甚至從住的閣樓去夥房、去洗漱間、去廁所,我也打著傘,因為怕淋濕了衣服沒得換。但當地的大人小孩在山雨中走來走去,卻很少有打傘的,有的居然還光著腳……
你有讀過《山雨─富能仁傳》(Mountain Rain─A Biography of James O Fraser)(團結出版社)嗎?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是中國內地會差派的第一位到雲南西部拓荒的英國宣教士。書中記錄了他初遇傈僳(讀音:立素)人的感人情景。1909年的一天,富能仁在集市上看到一群穿著獨特的傈僳人從山裡來,立即被他們吸引了。「富能仁從第一眼看見這些人起,就從心裡喜歡他們」,並「開始全心全意為他們禱告」。他熱情地邀請他們去他的福音堂。這些傈僳人「看起來很樂意,一進福音堂就立刻俯伏在地,向這位友善接待他們的白面孔陌生人表示敬意」。就這樣,富能仁感到似乎有一種力量吸引他去他們那裡,就憑著主的感動跟他們進到了傈僳人居住的深山裡。傈僳人信主的故事也就這樣從他們和富能仁相互敬愛、彼此喜歡中開始了,從上個世紀延續至今……!
▲雨中院子。
深夜的平安
和富能仁當年一樣,「生命力團隊」這次也是先到達騰沖,然後到龍陵,又轉了一次車。在漆黑的山路上,我生平第一次暈車嘔吐。大約在深夜十二點多,我們到達了傈僳人余牧師在七孔河深山裡的家。四周黑乎乎的,我們一行還有些眩暈,身著白襯衣、身影健碩的余牧師走到車前和我們握手,蠻有傳道人熱忱的領導風範,他帶著我們走進一個鄉村大院。
在手電筒的光影中,我發現院子裡站滿了人。因為我們與余牧師是初次見面,所以半夜三更突然看見這麼多站立的人影,我當時一下有點困惑,直到一位穿著傈僳服裝的老奶奶過來和我握手,十分親切而尊貴地問候說:「火華(平安的意思)!」我才反應過來,原來站立的是余牧師整個家族的人,他們為迎接我們,都沒有睡覺,一直等到半夜啊!好感動!我也因此第一眼就從心裡喜歡他們了!
從我們到七孔河開始,山雨就一直下;但我們卻很感恩,因為這樣可以體會當年宣教士們的艱辛。因著感動富能仁的靈感動我們,我們就如同當年的宣教士一樣,冒著雨,頂著寒冷,依然歡歡喜喜,前行服事。
當晚住下來,雖然房間天花板上到處是蜘蛛網,而且各種蟲子在飛、在爬,但團隊裡的孩子和大人都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地睡了。
▲王鷗老師在講解約翰一書。
白日的服事—兒童營會
天亮一起來,我們就投入了為期四天的兒童青少年營會。為了讓少兒在信仰上紮根,我們期待這次營會能在聖經的基要真理及生命的實際操練上,真切地幫助到當地教會。
營會的主題是「聖經與名著」,內容選自約翰一書和天路歷程(少兒版《小小天路客》),形式既有深入淺出的解經,嚴肅的講道和禱告;也有活潑的自創手語舞背經,生動的小小天路客故事講解和問答,及相應的體驗式戲劇排演;還有精彩的繪本故事賞析及小組研討,以及笑聲不斷的課間互動和手工感恩卡製作等。
▲營會中專注的孩子們。
幾天的營會我們都是在還沒建好、僅三面有牆的教室中完成。每一天都下著雨,去廁所或去哪裡都得打著傘。我們的教室和大自然完全相通,彷彿就在山雨中上課。
有時,老師和同學們都凍得不行,我們就一同起來跳跳舞,暖和暖和,再繼續進行。彼此相愛中,孩子們的心一天天和我們團隊親近起來,他們的信仰因神的道漸漸地被堅立。
最後一天是有手工製作感恩卡活動。我們本來期待他們用經文和圖畫表達對父母的感恩,沒想到90%的孩子都在他們精美製作的卡片上表達了對我們團隊的感恩。我們覺得很感動!
我們還感恩他們在主日匯報展現時,將整篇的聖經伴著手語舞背誦給大人們,也將小小天路客戲劇演繹得很真切,相信帶給當地教會的成人信徒許多的鼓勵和感動!願頌讚都歸給主!
▲傈僳族老人正在合唱傈僳讚美詩。
真正的「夥伴」
在余牧師家同吃同住的這幾日,有許多非常感人的故事:
余牧師家是個大家族,他們四個兄弟都成家了,卻和父母一起住在一處大院子裡。當地人的早餐時間是十點左右,午餐是下午四點,如果當天做了體力活,那晚上九點至十點的崇拜聚會後會再吃點夜宵。這是我出發前一天才知道的,當時還有些擔心會不會適應。但到了當地,我們很快愛上了他們的作息時間,因為發現這樣安排,一天有很多時間可以親近主,可以彼此相交相愛,可以服事,可以休息,日子變得好長似的。早上起來,有時間靈修,然後可以坐在火爐邊分享,余牧師笑著說:「這才是『夥伴』,在火旁邊相互陪伴。沒有wifi,沒有微信,你才能有夥伴。」
是啊,現代人的悲哀就是:人在你身邊,心卻在虛擬空間裡,因為人人都在手機上刷屏呢。我們在火爐邊,從余牧師那裡學會了第一首傈僳讚美詩:《來就近耶穌》(Come to Jesus)。看見詩歌本上印著的富能仁當年為傈僳族創造的手寫文字,心中滿了感慨。這文字讓傈僳人有了自己的聖經,自己的詩歌本,讓傈僳人可以更好地來就近主耶穌!
余牧師不僅教我們傈僳詩歌,還給我們講了初期宣教士來七孔河傳福音的珍貴故事。最初來七孔河的是富能仁的同工楊思惠。他來時剛好遇到過年,傈僳人喝酒拜鬼。他見他們這樣行,心裡憂傷,不禁當場傷心地哭了起來。余牧師奶奶的大哥胡老大當時是那家的掌門人,一看這個客人這麼傷心,很感動,說:「你說要信耶穌,好,我們就跟你信耶穌。」於是請楊思惠講道,又除掉假神,打破酒缸,全家這樣信靠了耶穌。後來在派來的傈僳族同工的幫助下,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七孔河就有240戶人家歸信了耶穌,信徒達上千人。就這樣,福音一代又一代被傳遞下來,現在全村的人都是基督徒,信仰漸漸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中。
我從小小的木窗欞望出去:爺爺和奶奶正坐在屋檐下,一人手裡捧著一本傈僳文聖經在靜靜地讀。奶奶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遞給爺爺,爺爺也喝了一口,在主的話語裡他們相濡以沫著……
這樣的一幕,見證了人真正的需要其實不在乎多,愛神且愛人如己足矣。
當人誠心渴慕愛神時,也常常會熱忱去愛身邊的人。我們住在這裡的日子,天天感受著余牧師家人熱忱的愛。每天他們把最好的做給我們吃,味道很香!比如:上好的牛肉、跑山雞、自家河塘裡的鮮魚、各種野菜,還有天然的蜂蜜等。當我們感謝他們時,他們卻謙卑地說,這都是教會弟兄姐妹的愛心,他們必須要這樣接待我們。我們心裡真是感恩太多,感動不已!
有一天,家裡擺了三張大桌,一大早幾個孩子還去自家魚塘打了好多魚上來,看來今天要擺設宴席。真的,來了好些老人家,一大家族的人一起歡聚,我們享用了好多炸得黃黃的鮮魚,非常美味!
飯後大家聊聊,收拾之後,就各自散了。沒有人在談誰掙的錢多、誰當了甚麼官,或現在流行甚麼,更沒有人吆喝著要打麻將或撲克。忽然,我聽到彷彿唱詩的聲音,於是順著聲音找過去,發現在爺爺奶奶房間裡,四五位老人坐成一圈,每人手捧一本傈僳文詩歌,正在安寧且喜樂地用四部和聲唱聖詩呢!
在被油煙長久熏黑的房間裡,那優美動聽的聖詩和聲,那神聖安寧的唱詩者,讓我彷彿窺見了天堂榮美的一角!
▲老奶奶將茶遞給老爺爺。
愛中的喜樂
在我的記憶中,還有一張喜樂的臉,也是彷彿在天堂裡才可以遇見。那是三妹的笑臉!每天清晨,她就忙著給豬餵食,給我們做飯,一直到晚上還為我們做夜宵。我看見她的時候,她總是在笑,總是在做飯,做家務,沒有勞累感,沒有憂愁和擔重擔的樣子。她一直在勞作,一直在喜樂!她的丈夫三弟,有一天在爐火邊,不多的幾句話,道出對妻子三妹的深愛。他最後一句是:「其實人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愛!」我很感動地回應說:「在這世上,一個弟兄能當著眾人說出這樣的話是非常難得的。你講得太好了,這就是一篇最好的道!明天我不講道了,該你去講啊!」三弟臉紅了,其實他是不善言辭的人,但他的心善良熱忱,我們都體會到了。他為了讓我們九歲的小隊員開心,不辭辛苦地不斷晃動鐵壺來炒爆米花。
為了讓我們服事之外還能有機會去看看他們周圍的村莊和風景,最後一天,我們服事完後,他定意要騎摩托車帶我們出去兜兜風。
感謝天父的眷顧,我們騎出去不久,雨就停了。那天下午我們遊覽了村民們的村莊,才發現他們每天要冒雨開車一陣子才能來參加營會呢!感謝主賜給他們渴慕主道的心!
這樣的查經營會對鄉民的信仰真的很重要。我們發現當地信徒的信仰很樸實,他們自己住的房屋和生活都很簡樸,但卻願意奉獻金錢來修建教堂。可以說教堂是當地最漂亮的建築。但相較於教堂的建造,當地信徒的聖經和神學根基卻比較膚淺,而且教會裡屬靈書籍和圖書室都非常缺乏。這樣的狀況急需改變,特別是如今,異端邪教已開始在傈僳地區活動。盼望天父保守眷顧祂的百姓,用真理的道堅固他們,讓他們可以勝過那惡者!
▲三妹在油炸小魚。
帶來恩雨給傈僳族人
山雨依然行,終於到了我們離開的時候了,我們和他們都捨不得彼此。走的前一天,三弟對我們說:「感謝你們,因為你們帶來了山雨!我們這裡都乾旱好長時間了,你們來了,才開始下雨,讓我可以把該種的樹都種了。明天你們要下山了,雨可能就會停了。」我聽了,心裡好感動!我還以為這裡一直都是這樣濕濕的,每天下著雨呢,沒想到這是天父奇妙的安排,讓我們有機會體會當年富能仁、楊思惠他們宣教士在傈僳人中間服事的不容易,同時也讓當地能結束乾旱,得著恩雨。感謝主,我們走的那天,天真的沒下雨,讓我們可以坐車安全下山。這一切都太奇妙,太美好,惟願頌讚榮耀都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
Author profile
王鷗從事婚姻家庭及親子教育培訓輔導多年,曾在美獲道學碩士學位,整合設計了《生命力成長營》課程手冊,現為美國愛家協會及中國社工協會認證的「親密之旅」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