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anced intimacy
圖/柔明(美國)
全球通關的病毒
2020年1月底,從新聞上得知武漢因新冠病毒蔓延而「封城」了!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東岸,讀著各媒體描述武漢情況的新聞,感覺很訝異卻又替封在城中的人擔心。
緊接著,臺灣衛福部宣佈各種入境防疫措施及管理、停靠在日本橫濱港口的郵輪「鑽石公主號」日日有人確診、美國從武漢撤僑⋯⋯。媒體快速又大量地更新最新狀況,感覺病毒的風向,正不可思議地往我居住的方向吹來。
▲花朵盛開,卻藏著一股隱憂,也無人駐足欣賞。
改變日常的病毒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快速擴散,危機意識如暗潮慢慢地湧上心頭,這個意識把我帶進大賣場,不料在短暫離開購物推車時,居然有人將我放在推車中的手套佔為己有。她的行為使我的危機意識衝上腦門,天天好像電視上的名嘴,和朋友議論世界疫情,計畫需要購買甚麼物品。
超市裡,買菜的人很多,推車上堆滿各種食物,我心中暗笑:為甚麼需要囤積?又不是世界末日!但是隨著疫情蔓延至美東紐約、新澤西州,乃至美國各地,人們的恐懼日漸加深,……難道世界末日真的要來了!
沒有多久,跟著新澤西州確診人數直線上升,筆者居住的小城市市長宣佈本城進入緊急狀況,學校全部停課,公園及公共場所全部關閉。市長苦勸:「這是很嚴重的病毒,請大家沒事不要出門,雖然學校不上課,請不要跟朋友邀約或開趴,也不要群聚,要執行有距離的社交(social distancing)。」雖然不是封城,但我們被禁足了!
小小的病毒,改變了全世界的日常、文化、經濟及政治。病毒也改變了大家對「不可停止聚會」的詮釋。沒有任何領袖或單一事件能改變全世界的秩序,但這病毒正在進行改變大部分人的生活與秩序,也考驗人性,考驗基督徒的愛心及試探我們的心思意念。
▲超市限制一次只能有25位顧客進入購買,只能排隊等待。
禁足中的互動
禁足令下達後,城市內的網路社群常有各種訊息─有人看到一群年輕人在球場打球,請在球場附近的大人去曉以大義,20分鐘後,有人回答:「此事已處理,小伙子們作鳥獸散了!」有人在群組發文說買不到洗手液,請問要去哪才買得到?發文的下面,一串來自不同人的回答:「請私訊我,我給妳。」雖然被禁足,但居民的互動更頻繁、更緊密,消息也更流暢。
住在加州的兒子在Instagram呼籲:「大家搶貨的時候,是否考慮到老弱婦孺的需要?」照片中一位老婦人推著一台裝著很少東西的車子,在被搶光的賣場尋找物品。專家說大家搶購衛生紙跟尋求安全感有關,我糾結地望著辛苦從大賣場買來的各式家用紙品,決定拆開分享給不能出外購物的朋友。
▲學校全部停課,孩子們把街道當成畫布,盡情揮灑。
隱藏在禁足的正向改變
初禁足時,先生仍需天天進公司,為了不讓他午餐在外覓食,我努力烹煮不同菜色,每天為他準備愛心便當,破除我不夠賢慧的傳言。一週後,總公司有人疑似感染,先生終於被迫居家上班。有感於他不用外出增加感染的風險,我每日認真、感恩地準備膳食。
每天,我們與母親一起享用午、晚餐,輪流謝飯,過著過去不曾有的日常。有時我們一起去散步,有時跟著母親做長輩健身操,為了增強免疫力,我們天天運動,這是過去「連打帶罵」都養不成的習慣。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孩子們,與我們通話的頻率變多了。老二老三因學校停課,長途跋涉,開了十幾小時的車程回到東岸與我們相聚。疫情的發生,使家人的感情更親密,也更珍惜彼此。
因禁足令而必須改變日常物品及食物的採買習慣,這對家庭主婦是個挑戰。疫時如戰時,我必須按預算,在有限的冰箱空間中,填滿有營養的各色蔬菜及優質蛋白質食物,要盤算好兩個禮拜不用外出添貨,又能滿足家人隨時想吃的慾望。這是神給我機會重修「才德婦人學」。
▲超市門口提醒,人與人要維持6呎的距離。
家有學齡孩童的父母也因停課,面對極大的挑戰,必須尋找及適應在家工作與在家教育的平衡點。3月的午後,我見到父母們帶著孩子在社區中散步,鄰居的青少年在院子草地上,追著風打羽毛球。彷彿電影中的畫面,卻在我眼前上映著,病毒帶給我們挑戰,卻也激發了創意。
新冠病毒在北美也激起排擠亞裔事件,連美國總統川普也說它是「中國病毒」。我曾在餐廳中被人怪聲怪氣地指點,有點憤怒也有點無奈。無論病毒是從何源起,它的傳播造成許多恐慌、懼怕、指責、謠言、病痛、無助,甚至死亡。當世人心理狀態動盪不安時,我們更需要檢視自己與神的關係,反省信仰是否能使我們站立得穩。
懇求神鑒察我們的心,指引我們走永生的道路。
柔明,定居美東的文字人,在生活中尋找創意,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