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Days on Earth Seen from the Kingdom's Perspective
供圖/吳信惠、蕭逸亭
2023 KRC春季退修會報導
在許多教會,對聖經的絕對性,對十字架是信仰中心,對傳福音的積極性,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溫永勖牧師,在KRC2023年賓州春季退修會,探討「福音派的未來?21世紀(及以後)的重建建議」中,為這些福音派堅守的信條,提出再思。
他建議,與其拘泥於聖經字面意義,或許謙卑承認人對神的話認識有限,並願意從整全的神學方法,學習神從新舊約裡,要向我們顯明的屬性與作為。十字架的教義,的確是信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可否擴展成以基督為中心?耶穌的道成肉身,讓我們從祂的生活與服事看見神;耶穌死在十字架,讓我們得以與神和好;祂的復活顯明啟示錄裡預告的恢復、更新;祂的升天預告了信徒將來要得的榮耀。如此的擴展,呈現的豈不是更整全的福音?
既是「福音派」,傳福音向來是教會事工焦點。然而是否過於著重「決志」,以致在信徒生命的成長投下的資源相對就少了?在傳福音和增長的壓力下,教會有太多活動、課程、節目,反倒讓信徒失去了平安。或者可從福音導向,轉為全人參與在基督生命的各個層面?這又回到整全的基督中心教義。當認識基督先知、祭司、君王的身分,參與其中,或可找到個人先知、祭司、君王的使命與服事方向。
溫牧師強調與基督聯合,鼓勵通過聖靈,在基督裡,被帶到聖父的面前。他從約翰福音幾處經節裡,指出耶穌多次說到祂「在」父裡面,也在我們裡面,也要我們在祂裡面。
福音難道只是為了解決罪的問題嗎?溫牧師提出,救贖不僅為了恢復人與神的關係,也是恢復人與人、人與己、人與創造萬物的關係。密集的講座裡,溫牧師放進許多不熟悉的神學名詞,卻又有條理分析,讓與會者在深度思考的同時,得到鼓勵:原來信仰可以這麼豐富、寬廣。
即便是如此密集的腦力挑戰,許多與會者表示,來到退修會真的感到休息了。這次講座中像一個家,可以放心提問,發表想法。在這裡得到的神學架構,幫助不少人清楚如何在信仰和服事上前進。也有第一次來到KRC的與會者,就在與剛認識的朋友不經意的談話中,發現共通點。
4月的賓州樂園鎮,已是綠草如茵、春花燦燦的時節。溫暖陽光下大家互道珍重,期待各自「在基督裡」堅守信仰,明年再見。




花絮—可安歇的水邊
此次參加退修會的KRC同學來自美國東南西北各州,最遠的來自臺灣,多數人住在大城市。來到一片綠油油的田地,有人初次見到與卡車並行的馬車,驚訝到來不及照相。培訓中心坐落在樂園鎮,清晨踏出房門,馬上聞到「天然」的氣息,感覺遠離塵囂的「事實」與美好。
開會禮拜時的破冰問題,「來到這裡嚮往哪樣的安靜與休息?」大家分組分享。有人說想要從忙碌的教會服事中得到休息;有人說想藉由密集學習得到新眼光,在態度上休息;有人被問題問倒,因為沒想到要休息……。
講員溫牧師所提的問題,各個挑戰我們固有的思考及習慣的信仰認知,各種的資訊快速進入腦中,不同的名詞與理念在腦中轉動。中場休息時,大家圍在大廳的點心桌旁,用腦時,特別需要補充能量!
週六晚上蘇文安牧師分享「從這代到那代—信仰傳承」,他用影片介紹幾個家庭以不同方式將信仰以「橫向」—同輩、「縱向」—上下輩傳承。有家庭於母親泡腳時一起禱告,有家庭以旅行建立關係及信仰,有牧師兒子回歸信仰的見證,也有第二代的牧師分享如果孩子尚未回歸信仰,請不要放棄為他們禱告,正如他父親過去每天在他房門口為他竭力禱告一般。蘇牧師的家庭信仰傳承讓大家又開始「動腦筋」,想著也許可以回家以合適的方式展開橫向、縱向信仰傳遞。
邵聞思師母在主日敬拜中,把過去幾天溫牧師的神學課程整理成深入淺出的信息,再度溫習所學習的神學重點與日常的連結,幫助大家把神學拉近日常,把日常提升,化神學為行動的高度。
感謝神帶領我們來到青草地,在課堂和點心桌旁的補給與聊天,在彼此關心與分享中,猶如來到可安歇的水邊,暢飲活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