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 by bit in my heart
【2012賓州文字事奉培靈與創作進深】課程迴響
▲莫非老師傾囊相授。
今年7月,我又興致勃勃地來到KRC文化實務營上莫非老師的課─「信仰故事可以如此精彩寫」。
三天內,欣賞了老師精選的四部最佳影片:《教會》(The Mission,亦有譯為《使命區》)、《死囚上路》(Dead Man Walking)、《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靈與慾》(Elmer Gantry)。每看完一部,老師都會詳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架構、情節、衝突,以及所呈現的信息。然後,我們再討論作者寫小說的手法;用什麼象徵、伏 筆,或回溯。
用對方法說故事
每部影片的故事內容都很豐富多彩。如:《愛情的盡頭》描寫一對夫妻,丈夫鬱鬱寡歡,妻子在信仰、道德和愛情間產生很深的掙扎。丈夫要求好友小說家來到他們 之間,幫助他偵探妻子行蹤。誰知,好友與女主角重燃愛火。從男女主角的對話,讀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在他們的自我犧牲、自我發現、自我拯救中,觀眾也一同 思索了各自的人生哲學。片中,三者之間的傷害和憐憫、報復和饒恕、罪惡和救贖均表露無遺。
這課程讓我想起當年「看電影學英文」,內心湧出會心的微笑。小時候,都知道看電影會影響功課,父母親都不准孩子隨便看電影。一方面是好電影很少,另一方面是顧慮孩子不容易節制,會影響學業。
然而,現在我們卻在「看電影學寫小說」!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向非基督徒說信仰故事。看了這幾部片子,才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也有不同的需要。我們要說好故事,滿足人的需要、溫暖人心。但要怎樣切入?如何找到切入點?就是我們正在學習的方向。
▲課堂上,學員聚精會神聆聽(右一為作者)。
踏實成長的喜樂
十年來,從蘇文安和莫非兩位老師的課程中,逐漸認識到如何使用電影片段思考聖經故事內容。在傳福音或查考聖經時,可以增加趣味、深入觀察、實際應用。參加營會後的起初幾年,我回到教會,開始用電腦打字寫大綱,加上圖片來帶動查經,弟兄姊妹都更覺興趣盎然。
《世界日報》約我作採訪地方新聞的記者,我曾不斷地推辭。但是,上過文字培訓和採訪班課程後,我的態度就轉變了。因為,蘇老師提出「七每運動」要我們每天隨身攜帶筆記本、要寫作、要進修、要投稿等,現在,我還加上攜帶照相機哩!
有一年,剛上完蘇老師的編輯課程,我就夢想要為教會辦一本五週年特刊。一點兒皮毛、一股傻勁兒,就「現學現賣」地完全投入。我與一位姊妹同工,好不容易完成了,卻錯誤百出。那次的失敗,是我寶貴的經歷之一;原來,辦雜誌還要先累積很多知識和技巧才行啊!
接著,我夢想有一部投影機,以便放映電腦裡存放的詩歌、照片和電影片段。後來,教會買了一部投影機給牧師在主日敬拜時講道之用,聲明其他的同工也可以借用。我真開心,幾乎每個禮拜帶領查經班時都借用,讓我驚訝、讚美神奇妙的供應!
▲會員們喜獲結業證書,歡欣合影。
虛心學習的榜樣
今年,我盼望由「看電影學英文」到「看電影學寫小說」,好好觀察並了解人性的需要、軟弱、痛苦、懼怕、掙扎等,用同情心、同理心關心周圍的人,好好寫或說信仰的好故事,把福音介紹給他人。
結業時,大家分享見證或臨別贈言,都振奮人心。莫非老師的學生紛紛揚揚地說出上課的感受─從電影看到人性、角色;有的很「扁」(性格狹窄)、有的太「圓」(人生經歷複雜)。
陳老師也開心地說:「文化營每年給我挑戰,幫助我繼續學習。老師看學生成長,學生也看老師成長。以前我只當作者,沒留意機構的運作。現在參與更多文字事工,我需要向俐理和林治平教授有更深的學習。」我想,陳老師虛心學習的心態,就是我最佳的榜樣!
Author profile:
Luo Cunxin, a housewife, is willing to serve God with words. Currently living in New Jersey with her husband. He has three adult children, a son-in-law, and two lovely grand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