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God separates, man cannot unite!

2008年11月美國加州通過8號提案,推翻同性婚姻合法化,
但同意者與反對者之間的差距只有4%!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同意同性婚姻呢?
同性戀的形成到底是先天或後天?是道德還是人權問題?
2008年12月15日的《新聞週刊》(Newsweek),主題文章作者米莉莎(Lisa Miller)以同性婚姻為題,向反對者提出許多聖經的理據,欲說明同性婚姻並不違背聖經的教訓。她認為聖經是一本古書,不能照字面解釋。她很矛盾,既不相信聖經的權威,卻又引經據典來支持同性婚姻。
她的文章引起許多讀者的反應,其中一位是曾為同性戀者、現為走出埃及國際基督教組織(Exodus International)的總裁程亞倫(Alan Chambers),該組織專門幫助人脫離同性戀。程亞倫在該會網站上表示:聖經在性關係方面清楚的教導,曾幫助他和許多人得著釋放與自由。米莉莎如此曲解和誤用聖經,對許多誠實尋求答案與出路的人來說,是無益也沒有愛心的行為1.
裝備信徒,智慧回應
同性婚姻已成為美國法律與政治的焦點,2008年11月加州通過8號提案,推翻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同意與反對者之間的差距只有4%。為什麼這麼多人同意同性婚姻呢?根據近年十多個可靠的調查,美國同性戀的人口大約只佔1%至3%,為什麼這麼多人同情他們呢?顯然電視傳媒要負很大的責任,沒把真相全盤托出;而同性戀者又把整件事變成人權問題,把自己變成受害者、受欺壓者,甚至與黑人、婦女的解放運動畫上等號,誤導大眾,這是很重要的導因。
同性戀者知道基督徒以聖經為權威,只有引經據典才能得到一些基督徒的認同。事實上,同情同性戀者的人中愈來愈多基督徒,尤其是年輕人。有一個反對八號提案的網站列出年輕人支持同性婚姻的數據:18至24歲有66%,25至29歲有60%2。年輕人會發問:「為什麼基督教對同性戀的人那麼沒愛心?這是他們個人的事,對他人無害,為何如此咄咄逼人?」一些憂心的基督徒父母紛紛感到有必要裝備自己,與青少年兒女展開在這方面的對談。
神對婚姻的設計
神照自己形像造男女(一男一女),要他們生養眾多並治理全地,並說「甚好」。好在那裡?一男一女婚姻好,生養好,這樣才能治理全地(參考創世記1:28,2:22-24)。很顯然,假如神覺得同性婚姻好,祂就會造兩男或兩女。
米莉莎指出舊約以色列的始祖如亞伯拉罕、雅各、大衛等都是多妻的人,神也沒指責他們,可見聖經沒給婚姻指示具體的方案。耶穌是單身的,只看重屬靈的家庭,祂也沒指明婚姻必須是一男一女的。
米莉莎忽略創世記三章16節,其中有人類墮落影響夫婦關係扭曲的記載。此後婚姻關係被罪污染,出現婚外情、姦淫、同居、亂倫、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同性戀、娼妓、離婚等違背神初衷的情況。聖經對以上的罪皆有清楚的教導,包括同性戀。
耶穌在談到離婚時曾引用創世記的記載,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因此,人(亞當──男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女人)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參考馬太福音19:4-6;馬可福音10:6-9)最清楚不過,一點不含糊。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九章6節提到離婚時說:「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因為離婚不合神設立婚姻的原意。同性戀也不合神的原意,同樣道理,神分開的,人也不可配合。
生育是婚姻很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培養敬虔的後代,也為了完成文化的使命─「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以致人可以按照神的心意治理全地。兩性結合才能生育,同性結合雖然可以領養或人工受孕,仍須藉助男性的精子與女性的卵子方可。甚至同性戀人口的增加,最終也必須靠男女兩性的結合。
結婚,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也是一個社會文化,甚至人類地球的事;不只是男歡女愛,為了滿足個人肉體的兒女私情,更是一個文化的使命。同性戀者只求個人慾望與需要的滿足,而不為下一代,甚至全人類社會設想。
聖經清楚反對同性戀
羅馬書一章26至27節
保羅說:「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提到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聖經僅在此提過女同性戀),保羅的指責是很嚴厲的。他說他們「放縱情慾」(換句話說,若加以約束,是可以勝過。)這情慾是「羞恥」的,因為是罪,虧缺了神榮耀的形像;是一種「貪戀」的行為,不應得的卻執著一定要得;也是「妄為」(perversion),偏離了神設計的標準。他們會得「當得的報應」,種瓜得瓜─正如其他扭曲婚姻的罪一樣得到報應。
經文提到「順性」,意思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反映神最初的設計,男與男、女與女的結合則是「逆性」的,違背了神的初衷。但懷梅爾(Mel White)這位男同性戀作家卻強詞奪理說:「同性戀是天生的,是神所賜的禮物,我順著我天生的性向,就是順性,否則就是逆性3。」若真是這樣解釋,後面為什麼說同性戀─「男與男」行可「羞恥」的事呢?
創世記十九章1至14節、猶大書7節
所多瑪、蛾摩拉的罪,同性戀者解釋為「沒有好好招待客旅」。雖然當代人很重視接待的美德,但當時的人要求交出兩位天使,「任我們所為」,羅得卻要求以兩個女兒(處女)交換,明明是指行淫。而且若只是「招待不周」的問題,怎會惹來滅城之災?新約猶大書7節指出:「又如所多瑪、蛾摩拉和周圍城邑的人,也照他們一味地行淫,隨從逆性的情慾,就受永火的刑罰,作為鑑戒。」明顯是指同性戀。
利未記十八章22節、廿章13節
「不可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人若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他們二人行了可憎的事,總要把他們治死,罪要歸到他們身上。」
支持同性戀者認為,這兩段經文中「可憎惡」一詞的原文“toeba”與拜偶像有關,乃指在拜偶像儀式中的同性戀活動,而非一般同性戀活動。其實這字在舊約其他經文也多次使用,指各種的罪惡,且與拜偶像無關。再讀經文前後,提到要孝敬父母、善待窮人、不可偷盜等律例,難道也只是與禮儀有關?
哥林多前書六章9至11節、提摩太前書一章9至10節
這裡有兩種同性戀的罪:一種是孌童(malakoi),原文是指男同性戀交合中扮演被動或女性角色者,例如男妓;另一種是親男色的(arsenokoitai),主動那一位,與另一男性上床。不但把這兩種罪與其他淫亂的罪連在一起,也與其他罪惡連在一起:偷、貪、勒索,都不能承受神的國4.
婚前性行為、淫亂、離婚、娼妓、姦淫、多妻、亂倫、孌童、獸交……等,所有性方面的罪,都偏離了神所設立的一男一女婚姻的標準。假如把這標準拿走,其他違規的性行為也不算犯罪了?這是魔鬼的詭詐,這也是為什麼婚姻的定義不能更改。假如同性戀婚姻也是合法,為什麼亂倫者不可以成婚?為什麼多妻不可以合法?為什麼嫖妓不能合法同得政府福利?為什麼跟狗、跟貓不能結婚?可見,神所創立的標準一旦挪開,等於替其他罪行開了方便的大門;同性戀的罪與其他淫亂的罪一樣嚴重,一樣要遠離。
同性戀的形成─先天或後天?
許多同性戀者有這樣錯誤的邏輯:「同性戀是天生的,既是天生,就是神造的;既是神造的,就是好的,就是禮物,就應當感謝。」
首先,天生不一定是神造的,可能是人犯罪後的結果,例如孕婦常醉酒或吸毒,將來的孩子會有同樣的傾向,這是媽媽犯罪的結果,不是神造的。母親情緒不穩有可能影響胎兒。這些人長大後吸毒或情緒不穩發脾氣、打人,是否就可以推說是神造的,所以是好的?有人天生性慾特強,所以去嫖妓或強姦,是否就不算犯法?
不過,有些人比較傾向同性戀是值得同情和幫助的,認為這些人會有很多掙扎,就像天生脾氣比較剛烈,要他管束自己的脾氣是很辛苦、很痛苦的,但不等於他就可以隨意發脾氣,就有理由犯罪,發了脾氣也不需負責。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弱點要克服。要明白不是所有天生的都是好的,不然原罪如何解釋呢?聖經明講同性戀是罪,怎麼會變成是禮物?
再說,同性戀是否天生?1990年代初期,有幾份研究報告指出同性戀很可能是天生的,發表後受到嚴謹的科學家強烈批評,指出不論是研究的方法、假設或結論都有嚴重錯誤。目前還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足以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充其量天生的論說只是一個可能的原因5。大部分原因指出是後天兒童期成長時的心理發展不正常,例如與相同性別的家長關係惡劣,長大後追求與一個相同性別的人發展良好的關係來彌補童年缺憾,可惜卻演變成戀情。
此外,也有環境與經歷的因素。不少同性戀者小時曾被同性的成年人性騷擾,因此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混淆;有些因當時肉體上曾有歡悅的感覺,長大後會尋求同樣的經歷。有一研究發現,普遍而言,有4%男孩曾遭到成年男人的性騷擾,其中,同性戀或雙性戀族群所佔比例就高達35%。另外,75%的同性戀者承認第一次的同性性經驗是在十六歲之前,而異性戀者相較之下少很多,約22%6.
許多同性戀者因為認定自己的性傾向是天生的,就咬定不能改變。這推論在邏輯上已有問題,很多先天性的病都可以治好,有不少同性戀者得醫治的研究報告,也有已經治療成功者與異性結婚,有些還加入義工,現身說法,幫助其他同性戀者,可參看走出埃及國際組織(http://www.exodus-international.org)和行愛協會(Love in Action,中文名暫譯,http://www.loveinaction.org)的網站。
道德或人權問題?
同性戀者透過傳媒將一個道德問題變成人權問題,企圖透過立法及政治勢力來改變婚姻的定義。很多人都有除強扶弱的心理,尤其說到人權,更是義憤填膺。同性戀者把自己與受壓迫的弱勢群體如黑人及女人相比,尋求平權運動來解放。為了要與這兩種人並列,他們必須把同性戀說成是天生不能改變的,像黑人和女人一樣。
由道德問題演變成人權問題是一個逐漸走下坡的過程:
1. 同性戀是個人隱私,道德是個人的選擇。
2. 國家應保護個人私穩,政治不應干預私人良心的問題。
3. 只要合法就合乎道德。
4. 寬容成為惟一的道德標準。
5. 民主社會人人平等,有追求幸福快樂的權利。
6. 同性戀成為人權問題,要爭取法律的保護。
柏拉圖曾說,在民主社會中,當大多數人民愚昧地把自由當作自我放縱的跳板,民主的根基就會搖動崩潰。從聖經中的士師記看出,國家敗亡是因為各人任意而行,做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把自己看作神。
事實上,美國的同性戀者絕非弱勢,他們人數雖少,卻擁有不成比例的經濟和政治勢力,很多私人公司都公開支持同性戀,還有ACLU(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美國公民自由協會)和民主黨等。若有組織不贊成同性戀,都會受到排斥或控告,如美國男童軍不接受同性戀為領袖而曾遭到控告。根據研究,同性戀者家庭收入比一般家庭高。
同性戀的代價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六章18節說:「人所犯的,無論什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同性戀者很多是雜交,有一個可靠的調查指出:74%的男同性戀者一生會與一百個男人交合,有些甚至一千個,而其中可能有一半是陌生人,在娛樂場所、酒吧或任何場所。他們常換性伴侶,在一起不到一年的佔多數。只有2.7%的同性戀者自稱只有一位性伴侶。他們當中醉酒和吸毒的比例也較高。憂鬱症(廿世紀中發明gay這個字,就是不要人看他們是憂鬱,乃是快樂的)和自殺傾向也較高。
起碼有75%的男同戀者帶著性病的病菌,有些病菌可以潛伏十年,像愛滋病。當然,我們知道這些性病不只是同性戀才有。愛滋病於1950年在非洲被發現,然後在1960及1970年代在非洲的異性娼妓中快速蔓延;大約同時候,紐約的同性戀者從海地把愛滋病帶過來。到1994年性病患者死了卅五萬人,其中70%是同性戀者。有些死者是其他原因,如注射過受病菌感染的針管。
美國醫學會199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男同性戀的青少年,患各類性病的機會比其他人高出23倍。美國疾病控制及防治中心2007年資料顯示,愛滋病者三分之二是男同性戀者。不論男或女同性戀者,平均壽命較一般人短十至廿年以上7.
Conclusion
我們提出這些數據,不是帶著幸災樂禍的心,乃是痛心與難過。基督徒要為同性戀者禱告,希望他們醒悟過來。我們要一方面以堅定的聖經立場和智慧來回應,另一方面要謙卑承認異性戀者的離婚、同居及其他性犯罪也是神所憎惡的,也必須靠主對付和勝過。我們要關懷和照顧同性戀者,使他們在教會中能找到安慰和醫治。
References
1. www.exodus.to/content/view/928/37/
2. ValuedFriends@DrRichardYenOne.com
3. Mel White, Stranger At the Gate: To Be Gay and Christian in America.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43.
4. 劉漢杰,《「同志神學」之回應─再思聖經對同性戀之教導》,加州:華人基督徒義顯社,2008年9月。
5. Thomas E. Schmidt, Straight & Narrow? Compassion & Clarity in the Homosexuality Debate.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95, p.137-42.
6. Ibid., p.148.6.
7. Ibid., p.100-130.7.
Author profile
Author's Profile Preacher Qiu Qingping has served in the American Chinese Believers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 for more than 30 years. He once served as the deputy director-general, responsible for the propaganda ministry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o editing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ations, supervising book publishing and study room ministry, he also writes Chinese and English articles and books. The published books include "Walking in Love", "Give Me Back the Glory of Eden", "Heresy and Extremes", "Handl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urch Conflicts", etc. and som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ooks. In addition, he also preaches in various churches and leads retreats and workshops. Sister Qiu currently serves as a ministry specialist at CITIC, specializing in writing and pr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