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sting on you, me and him
他們寬厚的慷慨與開放的接納,讓我在無憂的歲月裡,享受到烙餅的香濃與糕點的甜潤。
人與人之間,不管是萍水相逢或成為舊識,都牽連著一種特別的關係。有人說是緣分,有人說是化學反應;總之,就是一種相交。除了與血緣上的家人親戚交集之外,更多時候,是在你我他之間不斷的互動與串連。
客棧老闆招聚四方
曾經,想當一個小型旅館老闆。最好是像古代客棧的那種經營方式,找一個人情淳厚的地方開張營業。一方面可以跟當地人深入交往,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據點結識新人,更可以招聚四方老友在一起敘舊暢談。這樣一來,每天就可以有趣地生活在不同的人群之中。客棧最大的特色除了溫馨舒適以外,還有就是當興致一來,老闆我,會親自下廚,煮一頓好料理招待大家。
這個想法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扮演客棧老闆的角色,還是常有機會在人生的戲碼中上演。更多時候,自己也就是接受款待的那位人客。人生旅程中,出現過許多親切慈善的老闆掌櫃。因為他們的招呼供應,使我一路走過,溫馨滿懷,花香滿徑。
鄰舍之愛童年珍藏
童年是在眷村中長大,李伯伯家是常去玩耍的地方之一。他是一位單身退役老兵,有一個狹長簡單的家。前院種著些許的植物與牽牛花,後面的住屋緊接著一片稻田。我最喜歡看他在廚房裡做烙餅,他用豬油、蔥花一層層地擦抹,然後將麵皮捲起來,又一層層地揉。精彩的是,他會將餅拋在空中翻個大跟斗,再從無失誤地,用煎鍋「啪!」一聲,響脆地接起來。叫人看得目瞪口呆。餅做完,我當然就是第一位品嘗客囉。
李伯伯有時喜歡捉弄我,拿我尋開心。有一回,他在路邊上看到有人挖水溝,就要我回家跟媽媽拿碗,「快!待會兒有人會發放豆瓣醬。」聽完,我真的乖乖跑回家,拿了一個飯碗,高高舉起在李伯伯面前。這個情景,應該讓他在當時笑得喘不過氣來吧。他也喜歡重覆地在人面前,講述我的未來志願。好像是因為有一回被哥哥欺負,心有不甘向李伯伯哭訴,接下來就是李伯伯的經典最愛:「我就問啊,將來長大最想做什麼?她說長大以後,要打哥哥!」說完自己就先來上幾聲「哈!哈!哈!」自得其樂好一陣子……單調的日子中,難得有這麼一位傻小孩可以娛樂。也許,這就是他會對我特別疼愛的原因吧。
另外,缺牙的林阿媽也挺照顧我。她的房間有一張可供小朋友演歌仔戲、扮家家酒的紅木眠床。每逢初一、十五,她跟媳婦們會做許多好吃的米糕、綠豆糕、菜頭糕、紅龜糕……因為知道我家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她總會事先聲明:「這些是沒有拜過的喔,拿回去吃。」
林阿媽家是地主(李伯伯後面的整片田就是林阿媽家的),林阿媽住的是挨在大馬路邊的三合院,門前有一個很大的曬穀場。棚子裡養著豬、牛、雞、鴨……看盡了我們這幫孩子的小屁股。院中長著許多芭樂樹,是我們眾人目光對準的目標。在那個土地還沒有被財團收購的年代,何其有幸,在臺北的都市中,竟然能夠趕上這麼一個有趣的場所,供應童年的嬉戲時光。
生命饗宴永存記憶
外省老兵李伯伯與本省地主林阿媽,代表了兩種文化迥異的生活型態。但共通的是他們寬厚的慷慨與開放的接納,讓我在無憂的歲月裡,可以同時享受到烙餅的香濃與糕點的甜潤。雖然李伯伯與林阿媽早已不在人世,但是他們散發出來的香甜,會永遠在記憶的味蕾中珍藏。
歲月匆匆走過,曾幾何時,我也飄洋過海,隻身落戶於新英格蘭的波士頓。住在一個簡單的小套房公寓裡,那個曾經想開客棧的念頭,就像秋天裡楓紅,在季節轉換之間悄然落幕。偶爾,倒是會想起李伯伯那窄小但整齊的廚房……
隨著成長與遷徙,漸漸領悟:一個人生命品質好壞不在於貧富,而是在於態度。生命有限,時光易逝。不必等到擁有設備齊全的廚房,裝潢精美的餐廳,才來寄發邀請函。我的居所不大,但有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廚房,還有一張古雅的二手木桌、六張椅子。加上素有好評的廚藝,用來招待幾位客人,絕對是不成問題。
深深相信,只要心到意誠,雖然僅是招待小子一杯涼水,在天父的眼中,就是接待我主耶穌的宴飲!
Author profile
麥能,來自臺灣,現居波士頓。全職藝術工作者,熱愛媒體:油畫。喜歡旅遊閒逛、賞劇、聽爵士樂,喝茶發呆,隨意烹煮,邀友聊天,享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