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the best conductor?
謝幕時刻
我還要再參加甄試嗎?
九十年代中期,有幸考進美國東岸一個世界知名的合唱團,當時我好興奮!但入選後每四個月仍須參加一次甄試,若未通過便得離團。後來甄試間隔延長為兩年一次,近幾年則由指揮決定團員是否須再參加甄試。合作多年的老指揮對我說:「我已知道妳的實力,妳不用再參加甄試了!」當時我以為自己終於苦盡甘來,獲得「終生團員」的榮譽了!
老指揮於2015年退休,合唱團管理階層至世界各地遴選人才,2017年終於從英國聘請了一位新指揮。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指揮就任不久突然傳令:那個月所有團員均須接受甄試。通知書上寫著:「如果你決定退出合唱團,請通知我們,你就不須再參加甄試了!」我心中糾結不已─這一生,我已經過無數甄試,如今已近退休年齡,還要大費周章、戰戰兢兢地再度參加甄試嗎?
我這大半輩子都在唱歌。六歲那年,我便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考上臺灣當時最優秀的兒童合唱團。據母親說,當時是先從一千多個小朋友中選出六十位,第二年刷掉一半,第三年再刷一半,最後只剩下不到十個小蘿蔔頭獲選成為正式團員,和三十個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唱歌!
大學時我就讀音樂系,主修聲樂,赴美後取得音樂研究所聲樂主修碩士後,便在Robert Page/Cleveland Singers職業合唱團擔任第一女高音。搬到美國東部後,考上了這個合唱團。該合唱團和波士頓交響樂團曾榮獲好幾座葛萊美獎(Grammy Award,美國音樂界的權威獎項),也出過數張暢銷唱碟。
反覆思量後,雖然心中不捨,我決定不再參加甄試,這也意味著我必須離開參加了二十餘年的合唱團。
歌唱是我此生的摯愛,卻在毫無心理預備的情況下,面臨了謝幕時刻。
將退休信呈交的那天晚上,我接到一則消息:合唱團創辦人,也就是2015年退休的前指揮逝世了!尤有甚者,我在前一天才剛得知求學時代的樂團指揮已過世。心中不禁歎息:我敬愛的指揮,一個個離世,而我也將從合唱團退休,這是否意味著我也年老,即將不再是位歌唱家了?
(上)歌唱是作者的摯愛。在舞臺上演唱了數十年,雖然謝幕時刻悄然到來,但她仍會在神的指揮下,繼續吟唱美妙的生命之歌。
(下)作者於波士頓指揮蕭泰然的清唱劇《浪子》,與團員共同演繹出感動人心的樂章。
我的指揮們
我的一生,被好幾位指揮深深影響著。
第一位指揮是專注耕耘型─他深愛音樂、盡責、創新、注重團員品格。如果團員不認真、常缺席、不準時、不專心,很快就會被他淘汰。因為他做事很有原則,所以得到許多人尊敬。但弔詭的是,由於他經常罵錯人,因此有些人對他恨之入骨。
第二位指揮是位自我感覺特優的人,他常對團員冷嘲熱諷,做過無數惡行。後來被學校及報章雜誌披露,他仍理直氣壯,不曾道歉。大學畢業數十年來,每回同學聚會,總有人拿這位指揮當年損人的話語開玩笑。
第三位指揮只要見到你,就想給你機會。他常問:「你知道你錯了嗎?如果知道錯就好了,如果不知錯,問題就大了!」這位指揮欣賞知過能改的人,非常疼愛學生,常鼓勵我們,為我們加課。
第四位指揮是職業合唱團指揮,看人極為準確,似乎生就一雙鷹眼,極會選材。
第五位指揮是位雕琢家,很懂得挑選聰明人,他指揮的合唱團以團員均可記住艱難曲目而聞名。他也善於斷然取捨,但有時稍嫌不留情面。
而現在這位指揮,是世界級的「珠寶商」,他可以到上臺前最後一分鐘還在挑剔,讓你良心不安地上臺。然而他也是我遇過的指揮中,惟一會在音樂會結束後,親自到後臺與每個團員握手致意的一位。
就讀小學時,我幾乎每星期都迫不及待地守在電視機前,收看一位我當時不認識的指揮帶領樂團演奏。那位指揮詮釋的音樂實在太動聽了,我邊看邊學,常從頭到尾跟著他指揮。年幼的我,認為「米老鼠」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物,而那位指揮,就是我心目中的「米老鼠」。長大後,我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雖然我從未親眼見過他,但他是我音樂之路的啟蒙者之一,我一直非常仰慕他。
我也是指揮
四、五歲時,哥哥姊姊常把我當玩具,抱上客廳中央的矮茶几,放著唱片,要我猜樂曲的節拍,表演指揮,若我猜對了,他們便拍手叫好。日後回想,那就是我小時候的指揮臺。
曾幾何時,被兄姊擺在茶几上表演指揮的小妹妹長大了。除了愛唱歌,也當上了真正的指揮。
初中時,我是班上合唱團的指揮,升上高中後,每天早晨均指揮全校師生唱國歌。考進大學音樂系後,教會牧師便讓當時才十九歲的我指揮教會詩班。雖然我覺得自己太年輕,一再推辭,牧師仍將這個重責大任交託給我。
就這樣,我歌唱四十多年,也指揮了四十多年。在合唱團唱歌時,我要聽從我的指揮,但當我站上指揮臺時,別人便得跟從我的帶領。我常自問:這一生遇到的指揮們,對我的影響到底有多深?而我擔任指揮數十年,又影響了哪些人?
好指揮與壞指揮
除了作曲家,指揮家是少數沉默的音樂家。他們不出聲,卻能夠用雙手引導、啟發,展現出樂章最深層的精神。
一位出色的指揮需要具備精闢剖析、詮釋樂曲的能力,能看到甚麼是重要的終極目標,懂得適時取捨。他(她)要比一般音樂家花更多時間分析曲目,幫助團員明白樂曲裡具備哪些要素、如何傳達樂章的精神,讓演出不僅節奏、節拍正確,還帶著內涵與生命力,讓表演者與聽眾的心靈在樂聲中被觸動、得著昇華,甚至被醫治。好指揮還需要了解團員,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使團員們信任他(她),願意與他(她)共同演繹出美好的樂章。
而平凡的指揮,則只看到樂章與團員的表象,未曾花功夫深入樂曲精髓,也不了解團員。這樣的指揮可以模仿其他指揮的演繹,有模有樣、正確無誤地演出,但作品卻沒有生命力,無法觸動人心。
有人說音樂是赤裸的,當樂聲在指揮棒的指引下流瀉而出時,即無可隱瞞地展現著這個合唱團或樂團的內涵。也有人說沒有不好的合唱團或樂團,只有把團隊帶領得平淡乏味的不稱職指揮。
此外,除了指揮,一支出色的樂團或合唱團,也需要團員全然跟從、信任指揮。當我指揮詩班時,我最需要的不是才華洋溢的歌唱家,而是願意委身的團員。我希望團員知道他們為何要參加詩班?需要付出甚麼代價,才能將深藏在生命中的音樂傳達出來?若團員不願聽從指揮,拒絕與人合作,自己唱錯仍不自知,一心只想凸顯自己的才能,那麼指揮只能遺憾地請他們離開。
人生中的指揮
雖然大多數人均不是音樂家,然而,人生如歌,人們的一生中,往往在自覺或不自覺中,被他人指揮、影響著,同時也指揮、影響著他人。
數十年的演唱以及指揮生涯中,被好幾位指揮帶領過,也帶領過許多團員,我深深地體悟到,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常一不小心便會看不清自己的本相,拒絕改變,深居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玻璃屋中,以為能夠看清屋外的一切,卻看不見自己四周厚重的玻璃。有人曾說:「住在透明玻璃房裡的人,不要想拿著石頭砸房子外面的人!」我們都要儆醒小心,不要成為朝別人丟石頭,卻被反彈回來的石頭打傷的人。
當指揮批評、指正我們時,我們會如何處理心裡的情緒?是反擊、拒絕改變,或是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指揮的引導下,追求進步?而當我們成為他人的指揮時,是否願意尊重生命之歌創作者─神的心意,幫助別人活出更美好的生命?還是自高自大,不願看到自己的不足,一味地責備人、要求別人達成自己做不到的事?
向神求智慧,幫助我們明辨哪些人是值得跟從的指揮,更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判斷力,一味盲從,便可能承擔後悔莫及的後果。
▲神是每個人生命之歌的作者與指揮。
最好的那一位指揮
大多數的指揮均不是作曲家,而是作品的演繹者,但神不但是每個人「生命之歌」的創作者,也是最好的指揮。祂愛世人,並且願意帶領相信祂、順服祂的人,將獨一無二、只有一次上臺機會的「生命之歌」淋漓盡致地演出,不僅感動、祝福聽眾,也讓演唱者的心靈被祂觸摸、醫治。
使徒保羅是我們的榜樣。他家世良好,學識豐富,才華洋溢,做事專心嚴謹,曾迫害他認為是異端的基督徒。但神揀選了他,他在前往大馬色迫害門徒的路途中被神光照,從此謙卑悔改,願意被神改變,奉獻餘生忠心為主作見證。他的順服,使他得以在神的指揮下,活出精彩、有意義的一生。而他也願意以基督的心為心,無條件愛周遭的人,完全擺上自己,與神同工,成為許多人生命之歌的好指揮。
唱了幾十年歌,也當了幾十年指揮,近年來,我曾兩度在表演臺上心臟病發,心知自己已漸漸來到謝幕時刻了。
然而,當我聲音沙啞,不能再唱歌,或是雙手沉重,無法再指揮,難道就失去神創造我的價值了嗎?
「不要擔憂。」天父溫柔地對我說。我是天父獨一無二的寶貝。祂創造我為歌唱者,但除了音樂,祂對我的人生還有許多計劃。祂是我生命中最了解我、賞識我、永遠不會離開我的指揮。我的歌聲是用來讚美祂的,祂悅納我有聲與無聲的讚美!
只要願意信靠天父,跟從祂,不需經過任何甄試,便能夠成為生命樂團的終身團員,在天父的指揮下,吟唱出最美麗的生命樂章!
, a vocalist, graduated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the Cleveland Institute of Music Graduate School. She has served as choir, sacred orchestra, and choir conductor. She has also served as the first soprano in a professional choir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church worship team. Published CD "Come to Me". Currently, he is the conductor of the Hetian Holy Ensem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