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62
Kingdom Families

[KRC English team’s mood sharing]

文/Jonathan Ho、Matt Reffie、Brandon Morgan、Joan Kao

Translation and editing/Wu Xinhui

定睛於耶穌的信仰社區

文/Jonathan Ho‧翻譯、整理/吳信惠

關於初衷……

當初接受《神國》雜誌英文版的主編任務, 是想讓朋友們有個寫作園地,寫出他們的歸屬感。我有些朋友從小在教會長大,成年後,因著各種原因離開傳統教會。他們有些仍試著追求神,有些已經離開神。我覺得教會中對於「彼此相愛」中的不同見解少有對話,大部分把「愛」闡述、建立在向人傳福音中。雖然「傳福音」是必要的,但神的故事與計畫遠超過向人傳福音。我也想讓在基督徒圈中很少發聲的族群有個發表的園地,能藉此與我們連結。

盼望藉著雜誌,我們能跟隨主的腳蹤,尋找失喪的人,為愛耶穌的人建立一個有歸屬感、可安歇的,與神更親近的屬靈社區,使他們重新得力,被神使用。

關於學習……

這些年來我學到,神在我們身上的計畫, 需要些時間才會顯露出來,但不斷嘗試很重要。我嘗試過不少事情,每次都有不同學習;例如找當事人直接談話,好過在背後說長論短,或是搞清楚結構與規範。曾經,我奮力進行企劃案,並沒有尋求神;曾經,我需要別人對我開誠佈公地說實話。而也在同時,我學習到神是恩慈又有能力,與祂同行,充滿喜樂。

我也學習到,我們很容易失焦,不定睛於神;當你跌倒時,需要旁人來扶你一把。神知道我們的軟弱,因為我們是祂所造。即便有損自尊、渴望、能力,我們必須要竭力與祂前行。

關於挑戰……

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始終如一,「如何能定睛於神,而不是聚焦於生活中的各樣攔阻?」這世界目前很紛亂,同時又有許多機會供我們尋歡、麻木自己。如此很容易心生倦態,只為自己打算。祈求《神國》雜誌成為我們回應神呼召的管道,而不是一項工作或義務。期望神能使用雜誌,建立一個清新、出人預料、專注於耶穌,且緊緊抓住祂的屬靈社區。

更具體地說,希望英文團隊能建立一個有能力的體系,吸引人來參與,在神安置他們的社區中,藉著信仰,呈現國度胸懷。這能從不同的工作坊、小組,使用不同方式與神合一,產生同心、彼此相連結來實現。

有關代溝……

是的,我們與上一輩有文化代溝,特別是北美的讀者。我的父母來自臺灣,但我卻成長於西方的環境中。我父母比較喜歡講中文的文化社區,而我們的母語是英語,強烈地被不同文化社區所吸引。這些文化思想不同,在辦婚禮時,常常有不同期待,有些文化差異甚至超出我的想像。

此外,科技也是影響我們所見不同的原因。如今,資訊隨手可得,我們不見得珍視過去的教學方式。還有一點,兩代間對政治的觀點也大相逕庭,對於神在行動上的呼召也有不同體會。

就雜誌而言,祈望每一代的人都同來尋求神。縱使我們不同,所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我相信,我們所在意的事都一樣。藉著雜誌中的文章,容許不同意見的人有所對話。最終,不是雜誌或機構能做甚麼,而是耶穌做了甚麼。

Jonathan Ho(何天義):本刊英文單元主編。父母來自臺灣,與姊姊一起在美國生長的華裔第二代。大學時主修社會學及經濟學。畢業後曾在基督教校園事工研習,之後在企業的市場開發部門上班,直到不小心找社會服務部門的工作。工作對象主要是到發展遲緩的成人族群。他在2019年結婚,享受與妻子一起在主裡更親密地成長。雖然仍在神的「施工中」,也常常犯錯,他從神的恩典、愛鄰舍的榜樣中,慢慢學習更像耶穌。


邁步向前

文/Matt Reffie

初時,我參與團隊,主要是回應、幫助構思合時的異象、撰寫文稿,致力於雜誌的分配量,或實體雜誌及網上雜誌的市場開發。

然而現在我們期望走得更深、更遠,不僅只追求文章及閱讀數量,而是懷著雄心邁向更有願景的方向。我想沒有在期望處定位,是尚未找到合適的配搭單位或更多的同工,一起穩定向前奔跑。在網路或工作坊方面,若有更多的贊助或專業支持,也許我們更能穩步邁進。

編排雜誌的經驗,從排版、美編到看到實體雜誌的形成,是令我難忘的同工體驗。出版的過程中,同工們使出渾身解數,發揮恩賜,做出精美、鮮活、有意義的雜誌,特別針對年輕或屬於「邊緣族群」的讀者們。

KRC的營會,不論個人或團隊,也是個難忘的的經驗。當我首次參加KRC的營會時,明顯地感覺到文化差異,但不至於令我驚訝到不能參與活動的地步,更多的是歡迎、坦誠的對話,讓我覺得倍受款待,雖然有時也有不知身在何處的恍惚之感。

能參與《神國》雜誌的團隊,感到很受祝福。體驗了KRC退修會的不同文化,激勵我在不同文化中服事,使我受益良多。


Matt Reffie(呂邁飛):自稱是「流動」基督徒,事工主要於遊走在各社區中,常與邊緣基督徒相處,對他們有負擔。喜愛認識新朋友,熱切地想幫助人與神建立個人、實在的關係,認為神的國度是非常多元化的。之前一直在教會服事青年,擔任輔導的角色。他與從事社工的妻子居住在波士頓,目前任職於網路商品買賣公司。喜歡收集古董資料等物品,沒上班時,喜愛研究歷史、進行輔導或幫KRC撰稿。


超乎所求

文/Brandon Morgan

起先我只是擔任特約撰述或幫忙審稿的角色,但從我撰寫第一篇KRC的文稿後,實際服事的方向就改變了。成為KRC英文團隊的一員,超過我的所求所想。從英文單元及”Project Arctos” 成形的過程,為基督肢體中的服事、資源塑造新形象,並且使用媒體傳達,這是一個超級棒的機會。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們全員集合在營會中,一起思考英文單元的下一步,”Project Arctos” 從那個小房間誕生。如今,看著這個企劃漸漸開花結果,覺得欣慰又有趣。

我喜愛大家一起同工,奔向下一個目標的經驗。記得我們一起思考企劃案要叫甚麼名字, 把希臘名字一一提出討論,終於取名”Project Arctos”!

印象第二深的是包水餃的體驗!

第一次參加KRC營會時,感到一下子浸泡在不同文化中,我覺得這很不錯。原則上,我看到營會反映出基督的教導及行動,感覺很受祝福,而且也三不五時地哼唱「我們又在一起,來讚美主⋯⋯」!

我覺得只要以坦誠及愛來面對其他文化的人事物,KRC就踏出成為跨文化基督使者的第一步了。

Brandon Morgan(蒲來恩):任職於大波士頓非營利公共衛生局,主要工作對象是青少年,幫助他們踏上成功之路,相信下一代的青年人有著強大的力量。閒暇時喜歡閱讀、寫作、攀岩,與所愛的人相處。


▲”Project Arctos” 誕生於2017年營會的腦力震盪!
▲”Project Arctos” 期望讓基督徒圈的邊緣人有個尋求神、可安歇的信仰社區。

開放心胸

文/Joan Kao

參與《神國》雜誌英文單元的編輯團隊,我學到:

1.            要有開放的心胸接納新的設計概念,工作上需要有彈性的觀念。對於各種主題,用不同的排版、文字設計;色調及訊息圖表,搭配且彰顯主題,是一個很趣的過程。

2.            幾年前,我們在營會中相聚,大家腦力激盪,一起企劃、討論有關雜誌、網路等事工,讓我印象深刻,超有趣!

3.            希望更多的人能從文章中的不同視角、透析、洞察,發現神國度的多元性。

Joan Kao(高柔安):本刊英文美編。室內建築師,居住在紐約。喜歡美食、與設計有關的趣聞與對話,收聽超多的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