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hildren shine in the sun and run in the wind and rain
【陪伴逆轉篇】
供圖/郭志彬
陪伴不只是「有時間」,更要「付代價」,讓對方「有感受」。
胸懷異象的郭志彬牧師與孫玉芝師母于1995年受中華循理會差派,來到高雄市大樹鄉九曲堂牧會。九曲堂地處偏鄉,隨意騎車在巷弄間,常見破敗淩亂的日式老舊宿舍,香火繚繞的廟宇祠堂,郭志彬牧師歎道:「這是個鳥不生蛋,狗不拉屎的地方。」在這塊南臺灣繁華城市的偏隅,民生凋敝、心靈貧瘠,他與師母開荒墾植,日日生活在艱辛與挑戰的現實裡。
然而,如今回首,郭志彬牧師與孫玉芝師母慶幸堅持留了下來,逾20年的忠心耕耘,他們在最軟弱、最不可能的地方親眼見證神扭轉生命的大能,以及在這地土上展現的蓬勃生命力。
▲郭志彬牧師與孫玉芝師母於高雄偏鄉忠心耕耘逾二十年,在最軟弱、最不可能的地方親眼見證神逆轉的大能。
若是真愛,就有行動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各書 2:16)
2005年郭志彬牧師與師母登記立案「高雄市飛揚福利服務協會」,然而協會的事工早於2002年啟動,與時俱進,不斷突破,開展了實際有效的多元事工,關懷弱勢孩子與他們的家庭。這一切緣起於一個幼稚園大班的小孩。他每天下課經過教堂時,總是向孫玉芝師母揮手,喊道:「阿姨好!阿姨再見!」稚嫩的年紀,頸上卻掛著一大串鑰匙,引起師母好奇地去關心,才知道孩子沒有父親,母親不知去向,由外公撫養,而外公上夜班,晚上工作、白天睡覺。這孩子下課後騎著腳踏車出外閒逛,自己開門弄晚餐,再登著腳踏車沖向夜市、電玩街、網咖……,到處亂跑,讓師母止不住地心疼又擔憂。她發現社區裡這類孩子蠻多的,不禁尋思:「家長下班前誰來照顧他們呢?誰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呢?」憐憫之心油然而出。
聖經不是吩咐「當愛你的鄰舍」嗎?(參馬太福音5:43)若是真愛,就要有行動。孫玉芝師母得到郭志彬牧師全力支持,啟創課後輔導班事工,它的使命宣言:「用心照顧弱勢孩童,堅心實際地關懷陪伴。」
當時有兩位大學生和一位家庭主婦樂意當志工協助,可是這個小孩加上附近找著的三、兩孩童,還湊不足一班。奇妙的是,就在此時區公所辦的課輔班正面臨瓶頸,將孩子全轉介過來,就有了二十個孩子,逐漸增到四十、六十……現在人數破百,課輔班更由一地,延伸到許多處。
用心就能看見偏鄉角落裡隱藏了太多需要,如今除了九曲堂總站,協會還於鳳山市、旗山鎮、梓官鄉、大寮鄉及大樹鄉一共六處設立了工作站,以弱勢家庭的兒童與青少年為優先關懷對象。每個工作站關顧三十到140位不等的小學生與中學生。這些孩子是出於中低收入的高危險族群家庭,結構有單親、重組、隔代撫養、原住民或是新住民(母親來自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等。「飛揚」要幫助孩子們在自己的地土上找著「家」。
▲飛揚協會的騎士出發,千里逐夢,一同成長。
像媽媽的老師
「飛揚」的孩子許多來自貧窮、功能失調的家庭,帶著受過傷害的情緒,學習能力與正常家庭孩子有頗大的落差。他們常有品格行為偏差的問題,有時還沾染著污穢的思想,輔導老師必須有非凡的耐心及愛心。
孫玉芝師母不捨讓孩子不停適應新老師,他們需要與人建立穩定持續的關係,在信任與安全感中學習及成長。所以她不再使用流動性大的志工課輔,改聘專職老師。教會裡很多媽媽回應呼召站了出來,放下平面設計師、美容師、合格代書等工作,接下這份改變生命的挑戰。薪水真的菲薄,然而當「飛揚」經濟告急的時侯,她們還慷慨解囊大方奉獻。
又瘦又黑的小慈在社工陪同下進入「飛揚」,醫師鑒定她輕度智障,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每個月能領三千元臺幣的傷殘補助金,還享有乘車及其他優惠。小慈回家是不寫功課的,她讀小學二年級,成績單上科科零分。課輔老師做家庭探訪時得知小慈母親過世,父親在外地打工很少回來,照顧小慈和她那多重殘障弟弟的責任,便落在阿嬤(外婆)的身上,小慈也要分擔許多家務—用柴火燒水、替弟弟洗澡、背著弟弟走動、洗碗……。
小慈只去了幾個月幼稚園,沒打好根基,以致連ㄅㄆㄇ都不會,阿嬤也不識字,無法教她,這叫她如何寫功課?如何答考題?自然地,她的程度比學校裡的同學差了一大截。來到「飛揚」滿懷基督之愛的穆加音老師,耐心地從ㄅㄆㄇ一遍又一遍教,一個多月了她仍然不會。一天,小慈突然朗朗讀出注音符號,穆老師狂喜大叫:「妳會了!妳會了!」那樣地欣喜,像個驕傲的母親。小慈感受得出這愛,每次來「飛揚」,小手都默默地環著穆老師,緊緊地貼著她,享受如媽媽般的溫暖。小慈長大後會懂的,神沒有忘記她,曾經在她身邊安排了一群天使,傾注滿滿的愛。
兩年裡,小慈進步神速,有一天,竟然高高舉起一張九十分的國文考卷秀給穆老師看,又跨越了一個身心智康復的里程碑,穆老師那份欣慰就不用說了!醫師重新檢驗小慈,將智障的標籤撕下,取銷了身心障礙手冊。穆加音老師笑著說:「真不好意思,讓小慈失去每個月三千元臺幣的補助金。」
殘障人士持身心障礙手冊享有一些社會福利,然而,有利就有弊,持手冊的人常遭汙名及社會排斥,求職尤其困難。對小慈而言,一個不帶標籤的身份,是不倚賴救濟,自重自立的骨氣;是拒受排斥,要求平等求職機會的契機。這一生尊嚴的自我宣告,豈是一些優惠待遇可交換的?這份「飛揚」溫柔放在她掌心的禮物,豈是金錢能買得到的?
小慈,一朵曾經萎蔫的小花,如今在陽光下燦爛綻放。
▲小慈受穆老師愛與輔導從「智障」變成優等生。
孩子,別怕,我在這裡!
「臺灣有個很大的問題叫:『婚姻問題』」,郭志彬牧師感慨地說:「家庭功能失調,受害者永遠是孩子,父母親一個決定,孩子就開始流浪。」
大潢三、四歲時父母離異,記憶裡,夜間醒來就看見父親拿著酒瓶醉醺醺的模樣,所以他選擇蹺家,白天夜裡在外遊蕩,和員警玩追逐。不論大潢書讀得多好,鄰居仍然罵他是「撿角ㄟ囝仔」(意思是:沒出息!)大潢開始自暴自棄。他蹺課、在學校裡帶頭打群架,抽煙、喝酒、嚼檳榔,說髒話……,人們見到他就搖頭。
正如「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說:「一堆人把孩子弄壞,一堆人說這孩子壞,但是沒有人去幫這些孩子。」
▲郭志彬牧師(後排中立者,於戴墨鏡女孩右側)親自陪伴飛揚騎士走過風雨及挑戰。
有一位商人、一位律師、兩位牧師挺身而出,敬虔回應神的呼召,各自用了超過十年之久的光陰,一共照顧了大約1500個孩子,尤其是將那些最沒人在乎的弱勢家庭兒女,攬在胸懷裡,用父母的心腸愛他們、教導他們。
他們更於2015年連結各自創辦的臺東「孩子的書屋」、臺中「林業生基金會」、臺北「夢想之家」及高雄「飛揚福利服務協會」攜手成立「臺灣逆轉聯盟協會」,期望提供自己的經驗及資源,協助更多有同樣異象的機構,為臺灣各地弱勢孩子營造第二個家,讓他們在愛與關懷中有自信的成長。
「逆轉聯盟」選擇的第一個活動—騎島祈禱,領著六十位十歲到十七歲的孩子跨出熟悉的家園,騎腳踏車展開環島十一天、 1000公里(621英里)之旅。酷熱的七月,每天不是在攝氏高溫三十五度(華氏九十五度)下,就是遇上十級狂風,還有暴雨肆虐。炎日、風和雨,便是他們成年禮的膏油。
面對弱勢處境的兒少,有些社服單位給予金錢的協助,而「飛揚」卻決定陪伴他們成長。郭志彬牧師強調的全人陪伴不僅是「有時間」,更要「付代價」,讓對方「有感受」。於是,灼灼豔陽下,郭牧師蒙著臉巾,戴上頭巾加頭盔,跨上單車偕同三位教練,陪伴十二位「飛揚」騎士載夢出發了。
出發前郭志彬牧師帶領大家禱告並祝福:「我們都有不愉快的故事,祈求我們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就是一個新的出發。」
第一天從淡水起程就發生狀況,一個孩子背痛到發抖不停,淚汪汪地坐上保母車;還有個體能很好的孩子竟然腳抽筋從車上跌落,僵在地上鬼哭狼嚎,痙攣像是漣漪散開,從小腿波及大腿,從一側牽出另一側。全隊士氣受挫,有點低落。
四隻隊伍裡,「飛揚」的孩子沒有環島的經驗,原本最令人擔心,想不到,狀況最少。大潢顯出領袖特質,帶頭呼口號、唱歌:「看我們的飛揚,雄壯威武;聽我們的歌聲,很像老虎;用我們的力量,消滅老鼠;三民主義,恭喜發財!噢欸─!噢欸─!」隊友間此起彼落營造樂趣,歡笑聲大大提升了士氣。
▲在汗水、氣喘中相互打氣,飛揚騎士都成功地攻上壽卡頂。
第五天,騎士冒雨抵達高雄大寮,孫玉芝師母號召一大群弟兄姊妹拿著標語,夾道熱烈歡迎。空氣裡彌漫著興奮喜悅!有人說:「郭牧師,我還以為你只是講講,沒想到你真騎回來了!」「飛揚」的孩子臉上洋溢著笑容,那種驕傲、那種自信是以前從沒看到過的,路旁許多人熱淚盈盈。
進來大寮的一剎那,郭牧師對自己說:「這就對了!這件事應該繼續下去!孩子需要這種刺激,需要這種成功經驗的逆轉!」
第六天迎著十級的逆風,洗禮在一場又一場的暴風雨裡。孩子拚命踩動踏板,雨打在眼睛上幾乎張不開,打在身上和著雨衣下的汗水超級冷。問他們覺得如何?「爽!這才像環島嘛!回家才有東西可炫耀啊!」
第七天攻壽卡是最具挑戰的一段路,高度455公尺,坡度4.3%,全程二十公里(十三英里)的上坡路,極其考驗體力和意志力。前一晚,許多孩子很緊張,深怕脫隊,睡前,彼此搭肩禱告,呼求神的幫助。
有四位小騎士志願打頭陣,他們排成直線前進,團結合作輪流破風,每五分鐘換一位騎在最前面擋風,兩個小時,就攻上壽卡。其他的孩子在汗水、氣喘中相互打氣、支持,也全都成功地完成攻頂目標。越是困難、危險,走過的體悟越深刻,孩子們紛紛說:
‧夠刺激!
‧以後再聽見「環島」這兩個字就不怕了。
‧因為隊友會等我,讓我有堅持的信心。
‧快撐不下去的時侯,還有許多人陪伴我,就對自己說:「不可以放棄啊!」
‧我很強,不要小看自己。
經歷過壽卡的嚴峻考驗,郭牧師說:「我期待他們不怕挑戰,將接受挑戰的精神與態度類化到其他的事上,包含面對他的原生家庭、課業和未來的道路,我覺得一定可以的!」
▲自信開朗的大潢代表學校比賽舉重,屢屢得獎,讓人刮目相看,以他為榮。
一個家庭的生命逆轉
環島十一天結束回家,大潢和爸爸「吹牛」了整晚,這是未曾有的事。
回首過去種種,有如夢魘。曾經,潢爸快被這個孩子整瘋了,每天工作十二、三小時,還要到學校處理他翹課打架的問題,真是精疲力竭。曾經,潢爸和大潢一句來、一句去的,差點打起來,只好打電話給員警,說:「這個孩子我管不了了!」
大潢吐露出深藏內心的話:「三、四歲時,爸媽離婚,我就是一個人,永遠都是一個人。我做每件事很沒有信心,給自己找理由、逃避很多事情。和爸爸溝通的模式就是吵架和打架。我不喜歡讀書,去學校就睡覺、看到老師就「放爛」,很亂來!」
一個月六千(臺幣)的安親班都不敢收大潢,幸好「飛揚」接受他。大潢說:「最初我很不喜歡「飛揚」,吃飯前還要禱告。但是後來我喜愛上「飛揚」和教會,這裡有家的感覺。」
「飛揚」看重品格全人教育,大潢變得開朗、有禮。進入國中,遇上一位好教練發掘他對舉重的天賦,他代表學校比賽,屢屢得獎,潢爸簡直不敢置信,以兒子為榮。
曾經,郭志彬牧師輔導潢爸從改變自己起步,潢爸聽勸,努力調整自己的脾氣,戒除煙癮、酒癮。大潢承認爸爸少吵架,改變了。
如今,潢爸說:「我撿回來了一個兒子!」
如今,大潢說:「我和爸爸的關係非常、非常的好。」也說:「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在哪裡,就不會去跟人家計較打架了!」
如今,人家看見大潢不再是搖頭,而說:「這孩子或許還有前途!」
風雨不再是咒詛,若有人以基督的愛真誠陪伴,就是成長的祝福。
未來總有許多夢,等著我們去闖;創造一片天空,也許並不那麼輕鬆,但我絕對不放手,僅管過程很痛。一路上謝謝有你的加油,陪伴我、支持我……。(《乘風破浪》,飛揚協會柯忠昀詞曲)
向選擇陪伴成長的「飛揚」深深致敬,願榮耀歸於賜諸般美善的真神!
▲郭牧師與師母推動青少年職業訓練,欣喜地展示烘培班的成果。
postscript
2015到2017年,每年舉辦的逆轉聯盟環島騎單車,「飛揚」有超過六十位騎士上路,郭志彬牧師都親自陪伴。而且深盼十年內,不論是環島、半島,或者是高雄-墾丁200公里之旅,他能夠陪一千位青少年騎單車。
跟著郭牧師、師母身邊的青少兒超過500位,人數還在增加。飛揚協會正全力推動青少年職業訓練,且尋找資源要發展語文學校,盼望這些窮小子們能逆轉人生。誠懇邀請您來參與「高雄市飛揚褔利服務協會」的美好事工,成為神寶貝的年輕生命的祝褔。
若有感動奉獻,請上http://www.flying.org.tw/查詢。
Author profile
楊韓甲華,現居佛羅里達州,本刊特約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