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期
神國知行 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兄弟之愛

譯/林雨

在低調聚會中遇到知交

自從十年前我和太太搬到波士頓後,只要有人問起:「你怎麼認識誰誰誰?」差不多每次的答案都是何天義(Jonathan Ho)。他的朋友很多,涵蓋新英格蘭地區許多基督徒圈子,是個極佳的「異花授粉者」(cross-pollinator)。

他組織了一些非正式的弟兄聚會,提供一點吃的東西,大家聊聊教會、生活,和神學。我們就是在那樣的場合裡認識的。當時我已經與傳統教會脫節,希望更能把信仰與生活結合,這樣的群體對我來說非常合適。而穩住我們關係的,是彼此在各式各樣的人中間遊走服事的非公開呼召。

多年來,透過天義遇到不少其他漂流的基督徒;其中一些積極參與他們自己的教會,另一些就沒有。天義的新英格蘭弟兄聚會,有時是低調的聚餐,有時是籌備完整的週末退修會,我也就是在這樣的場合中認識了莫博恩(Brandon Morgan)。

我們一見如故;共同愛好的電影和音樂,許多是在一般基督教音樂及影片之外,但都覺得更能引起屬靈討論。好比喜歡1980年代非常精彩又很爛的動作片;受Arrested Development樂團啟發,唱著關於真實掙扎並想要成為更好的人的輕快嘻哈歌曲。後來知道了我們對基督教神祕主義者,如蓋恩夫人(Jeanne Guyon)、潘霍華(Bonhoeffer)、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等的生平與著作,有著深切的興趣。我們也開始在寫作和講座上同工。

和天義與博恩倆的友誼,始於單純的邀請,一起吃吃喝喝聊聊。但是能維持的原因,我想是互相委身於以「弟兄」相待;我看他們如同親近的家人。無論是搬家時相互支援,或在深夜裡談到生活難處時的同病相憐,我知道有需要時,這裡會是讓我安心尋求幫助之處。高山或低谷,順境或逆境,他們都在身旁。

我們也一起在KRC的Project Arctos服事。這讓我們時時想著如何協力幫助他人更好地與神與人團契、創作、連結。即便各自的才幹及屬靈恩賜不同,共同的異象是一個更有活力,且更容易參與及互動的國度;這推動著我們在事奉中往前。

為兄弟騰出時間與空間

縱使有如此的情誼,在生活步調越來越緊湊,甚至實體距離越來越遠時,要刻意花時間保持聯繫是個挑戰。曾經幾乎每個禮拜都能見面吃飯,現在想一個月碰頭一次喝個咖啡都要花點功夫。我們利用現代科技,例如發簡訊報告彼此的近況,或是安排在Zoom上相聚。這些並非理想的媒介,卻能在下一次真誠的實體團契來到前,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繫。

為了要有更深刻連結的時間,我們需要放開自己和各自的行事曆。天義才作了新手爸爸,他們夫妻倆再沒精力,還是遷就了我們夜裡的拜訪。

博恩平日搭乘大眾運輸,要來我市區外圍的家並不容易。然而為了來看我,他寧可多花時間坐車,或是多花錢搭Uber或Lyft。為了給團契交流騰出時間與空間,有時候需要捨棄實際的方便。我們對每次「團契」看起來會是甚麼樣子,其實挺隨意的。

有時候我們會一本正經地立刻進入正題,談些深入的話題或事工計畫;有時候當中某人會需要不帶負擔地吐槽或釐清思路。這樣一來,難免引起些摩擦,畢竟事工進展就慢下來了。一些時候有人受啟發要開始新事工,或對現有事工有新靈感,不過其他人力有未逮。要大家配合彼此的精力和期待,還真的有點難。

更有些時候,根本就是瞎聊些音樂或電影,或者爭論我們當中誰會是X-Men系列裡最強領袖的Scott,卻也是曼威宇宙中最惹人嫌的人物。

我想,要建立好友誼的重要元素,是相互配合、接納;對新體驗保持開放的心;體貼彼此的需要。我所認識最寂寞的人,通常傾向於對想做或願意做的事,持有狹隘的想法。

我的友誼多數始於走進人群,去到我通常不會在的場合中,開始連結。我所有大學時期的要好朋友(包括愛妻奧麗Y),都是從有個晚上我終於決定去在我看來很「奇怪」的團契聚會探個究竟時冒出來的。那可是個讓我不怎麼自在的經驗。然而聚會結束前,我已經遇到後來成為要好的死黨,還透過他認識數不清的好朋友。

我越來越相信培養友誼的最好方法就是:即便你自己並不真的想做,仍然去做朋友們想做的事。不需要假裝,或是把這件事當成新的愛好;只要保持開放的心,一起分享經驗,這樣就足夠了。

很感謝朋友們忍受了我所有的古怪,願意在他們的生活中騰出時間與空間,在基督裡,成為我真誠的弟兄和姊妹。



呂邁飛、何天義、莫博恩為本刊英文單元編輯,在其他朋友與夥伴幫助下,於2017年開始Project Arctos事工。他們探求更具整合及參與力的屬靈生命,也找尋在邊緣掙扎著要成為更有生命力的天國公民,並為之發聲。他們與KRC協力,帶領實體及線上工作坊,提供資源,發表文章。歡迎關注事工並得到更多資訊,請上網站https://www.projectarctos.com/。本文原文刊登於英文單元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