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期
神國交流道 Kingdom Communication

【最愛聽你說】

《神國雜誌》讀者回應

社會運動中的親子關係


近兩年全球各地興起大型社會運動, 年輕人走上街頭支持弱勢,造成親子關係緊張。61期〈當兒女走上街頭〉一文提醒為人父母者,應以中立、謙卑、冷靜的態度,以開放式問題彼此溝通。家長與兒女討論的目的,不是勸服子女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為了顯出父母關愛兒女,增加溝通空間。


父母在家中若一味避談具爭論性的政治議題,如同害怕和兒女談性教育話題, 最後孩子反而可能轉向易被誤導的方向尋答。與兒女談政治,不是件容易的功課, 但切記:關係第一,不要以「一言堂」式論政,或許是父母應把握的最基本原則吧!

(美國‧德州‧蕭美仁)


戴口罩?不戴口罩?

從報章得知,疫情剛爆發之際,曾發生美國人民看到戴口罩的亞裔便惡言相向,甚至粗暴對待。居住在臺灣的我們, 看到這類新聞真的感到匪夷所思並痛心。

此波疫情,臺灣防疫堪稱全球模範生,除了進出國境受限之外,平日生活及教會生活幾乎完全不受影響,這歸功於全民共同的努力。正如同作者所言,這是敬重階層和社群意識強的亞洲人為了社群認定的「益處」,願意捨棄個人自由,而換來的成果。


感謝作者林敏雯提出,透過彼此理解,並認識不同文化,在國家、族群,甚至教會之內,「不同」不需要成為相互攻擊的衝突點,若能更多認識理解彼此的不同,將帶來更多和諧與接納。

(臺灣‧新竹‧王和平)


一門四代宣教中國


感謝61期楊韓甲華所寫〈一個雞蛋的故事〉,一門四代宣教中國的故事,是既難得又寶貴的宣教士家庭見證。德裔的林明膽(Dr.Werner Bürklin)牧師終其一生,自詡雞蛋,外面是白,內在卻是一顆黃色的中國心,一生只「為神憂心的事而憂心」。1950年被迫離開中國後,多年服事於「國際青年歸主協會」,30餘年後回到中國成立「中國夥伴」事工,他是全球性的基督徒領袖。宣教士用自己的生命做承諾,無怨無悔,忠心到底,一生奉獻愛主,是基督徒的生命典範。


想到臺灣早期也有無數像林明膽牧師一樣愛臺灣人的外籍宣教士,只是大多不為人知。盼望貴刊日後能繼續報導更多早期在臺灣傳道的宣教士故事。

(臺灣‧屏東‧小艾)


逃避不了的議題

61期的《神國》雜誌刊登了許多篇重量級的文章,特別是文化單元中幾篇討論當時美國因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所引發的抗議浪潮。閱讀〈預言性的哀歎〉後,心中很沉重,卻也明白不能再逃避,任由不公義的事件繼續發生。真的,若是要回歸過去「平安的日子」,表示我們要對許多繼續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不公義,視而不見。懇求神讓這篇文章成為不再逃避的催化劑。

〈同理心的威力〉作者令我感動與敬佩,願意把自身受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她的勇氣與自信,彰顯神的醫治大能,徹底表現出同理心的威力,感謝她的分享。

(美國‧紐約‧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