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76
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Small Loans, Big Support

國際HOPE機構 (HOPE International)專訪

▲從12筆小額貸款開始,創始人羅傑夫(左)帶領國際HOPE機構,進入
需要幫助的地區,扶持、建造一個個的生命(下圖為贊比亞的「神真美
好」儲蓄小組)。

1990年代蘇聯瓦解後, 住在美國賓州蘭卡斯特(Lancaster, PA)的建築商羅傑夫(Jeff Rutt),和教會一起,帶著滿滿集裝箱的衣服、食物、醫療用品,來到蕭條的烏克蘭札波羅熱 (Zaporizhzhia, Ukraine), 想要幫助生活於高通膨、高失業率中的人民。幾次之後,當地牧師嚴肅地告訴羅傑夫:「我們需要的並非施予,而是扶助。」

從美國運來的物資,的確紓解人民的匱乏,卻同時養成依賴性。更何況本地商家怎能和這些免費物品競爭?原意良善的濟助,反倒使得當地經濟更加衰退。

經過一番研究,羅傑夫嘗試另一種慈惠渠道:不再是施予免費的財物(handouts),而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商業資金,助他們一臂之力(hand up);缺乏中的人得到的,不再僅是有形的財物濟助,而是尊嚴的對待,以及發揮才幹的機會。

從在烏克蘭的12筆小額貸款開始,國際HOPE機構(以下簡稱HOPE)於1997年成立。歷經逾廿載的發展,已廣及中南美、東歐、非洲、南亞;事工內容也延伸出信貸、儲蓄、經營、門徒的四支柱。

HOPE創始人羅傑夫「愛鄰舍」的信念是:與接受幫助的人同理;你想要怎樣接受幫助,就這樣幫助人。現任會長古保羅(Paul Greer)強調,人需要看見自己手中所有,包括夢想、社群關係,以及特長。HOPE只是成為他們的夥伴,從與接受幫助者同工的關係中,協力榮耀主。

國際HOPE機構已是小額貸款模型的典範,以門徒訓練、經營培訓、儲蓄小組、小額貸款四根支柱,尋求個人、社會、物質、靈命的整全成長。 這樣的方法是經商還是慈惠?如何維持、運作?帶來何種影響?以下是本刊在位於蘭卡斯特的HOPE總部,對小額貸款部門資深經理(Senior Director of Microfinance Programs)柯彌迦的專訪。

把資源用在對的地方

KRC:小額貸款行之多年,雖用意良好,仍遭錯用、濫用。HOPE採取甚麼方式,來確保借貸的客戶把錢用在原先設定的用途上?借貸不還會有甚麼後果?

: 事工的宗旨為榮耀神,小額貸款是宣揚福音的工具,幫助人經營生意,供應生活所需。在這樣的架構下建立夥伴關係,而非只是債權人、債務人的關係;目的不在於獲利,而願意持續投資在人的身上,這也是HOPE領受的呼召。

我們會向客戶提供所有資訊,保持透明度,為的是保護這些原本容易落入高利貸業者剝削的人。做法是除了借貸,還有儲蓄小組,讓客戶有個安全的地方存錢。透過這樣的小社群,讓參與者彼此問責,也在這樣的群體間培訓門徒。

然而現實中的確有欠債不還的情況。我們有義務盡最大努力,事先評估借貸人和他們的經營計畫,不會放款給無法償還的人。真有欠債不還的情況發生時,相信這也會是我們傳福音的機會,實踐以聖經原則待人。第一步是以尊重的態度提醒他們承諾的責任,接下來和他們一起制定可行的還款時間表,給予充分的機會。要是客戶依然不履行還款,很遺憾地,HOPE身為機構,也要負責地終止和他們的財務往來,不再放款給這樣的借貸人。我們仍繼續禱告,期待他們能勝過種種挑戰。

KRC:HOPE本身是非營利機構,如何使用貸款的利息所得?

:HOPE致力於自給自足、永續經營,不單依靠奉獻。我們設立一些機制,目的是為有需要的人持久提供資源,不受奉獻數字波動的影響。

貸款的利息收入用於支付機構的人事經費,確保事工運轉、發展,也成為貸款的基金,留在當地協助經濟發展。若還有餘裕,便尋找下一個需要HOPE服務的地區,繼續助與有需要的人一臂之力。

我們願意看到的,是回收營利再投資的力量,為當地帶來持久的影響,而不是把利潤帶回美國總部。

看見真正的需要

KRC:HOPE事工如何決定在何處設立據點?

: 我們首先從能得到金融服務的比例,或是有銀行戶頭的比例,找較少得到幫助的地區。我們也看能否在社區裡活出福音,在較少聽到福音之處發光。

另一重要考量,是當地教會是否強健,因為事工的儲蓄小組要透過教會運作。我們也是透過和教會的夥伴關係,找到有宣教心志的同工,認同企業經營對本地發展的價值,協助事工在本地的發展。

自創立以來,HOPE已經裝備了超過13,000家教會;機構是以培訓和同行,裝備當地教會。一位同工曾說,我們的角色是要讓基督的新婦看來更美麗。那麼要如何從小額貸款、儲蓄來裝備教會,使之成長?

設立據點之前,我們會先與宗派領袖對談。以盧安達為例,HOPE在當地的開展,始於聖公會的邀請,協助他們實現以儲蓄為事工模型的夢想。與當地教會的協力,是HOPE能持續發展的關鍵。

我們確保和教會是平等的夥伴關係,為了國度和福音,互為同工,彼此激勵。當然也曾遇過教會「伸手」,要我們為這個那個「奉獻」。HOPE闡明且立下界線—事工是為了幫助人做生意,教導儲蓄。我們和教會也簽署正式協議,讓雙方都清楚各自的責任。

KRC:經營生意本就不容易,何況HOPE事工所服事的地區,很多原本經濟環境就具挑戰。HOPE在這方面對借貸客戶提供了甚麼樣的幫助?

:是的,在開發中國家,要有穩定的水、電、交通這些基本設施,都已是挑戰。我們做的,是甚至在貸款前,便為創業者提供以聖經真理為原則的經營培訓,讓他們認識HOPE這個機構,認識貸款的意義,及甚麼才是好好做生意。這些只是原則,而非針對性的指導;我們不會告訴客戶賣甚麼產品,在哪裡開店。當這些企業家對經營的生意有自己的想法,能讓他們有主人意識。

培訓教材的主題包括:甚麼是好的顧客服務;如何讓你的產品在當地市場脫穎而出;怎樣把生意和生活的支出分開來。HOPE也看到同儕相互影響的價值和果效。我們會聚集一些在各自領域有傑出發展的客戶,由他們分享:如何善待員工,如何處理稅務,如何讓經營生意成為神國度的服事。

HOPE在大城小鄉都有據點,相信小生意能創造就業機會。我們鼓勵客戶,看看社區裡哪種生意興旺。客戶間也相互幫助,有人做海產批發,有人做零售。當彼此建立關係,經營上就能合作,相得益彰。

人是最大的資源

KRC:事工發展至今已逾廿載,有甚麼學習?目前遇到何種挑戰?

:挑戰很多,然而從客戶身上看到的堅韌、創意,以及對社區的慷慨,給我們很大的激勵。HOPE這個機構能走到今天,是因為找對了同工;無論是在蘭卡斯特總部的管理階層,或是在偏鄉與客戶實際接觸的信貸員,最重要的是分享HOPE的異象和使命,對資源較貧乏的人懷有服事熱情。

此外身為全球性機構,風險和品質管理也一樣重要,我們要確保不因為了擴展,忽略以基督為中心的核心使命。

過去幾年,因為疫情的封城、封市,造成許多客戶的營利損失。我們以彈性、創意的方式陪伴、支持他們。

目前的高通膨影響日常開銷,我們也透過提高信貸額度,讓客戶有能力購買材料、設備,或是協助找到不同的供應商,讓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

而武力衝突、政治不穩定,也帶來很大的挑戰。俄烏戰爭爆發後,我們看到烏克蘭人民的耐力和毅力,我們繼續放款,好讓商業活動得以繼續。海地則是另一個飽經動盪的國家。HOPE的儲蓄小組透過與當地教會合作,協助人民。

KRC:請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在盧旺達的多娜提(Nyiraminani Donathe),2011年第一次從HOPE取得15萬盧旺達幣(約150美元)的貸款,在街頭開了個小雜貨店,賣鹽、米、豆子。現在她除了做米、油、糖等日用品的批發,還經營一家餐館,也擁有六棟出租房。這些生意不僅足夠維持自己家人生計,還雇用了七名員工。疫情期間,她為社區提供交通工具、食物,作為反饋。

在菲律賓的喬妃(Jovelee Maala),來到HOPE的事工夥伴社區轉化中心(Center for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CCT),在這裡遇見主。此後她從每週1.81美元開始學習儲蓄,並拿到第一筆72美元的貸款,擴張販賣廢棄物的生意,且在多處開設分店。

喬妃貨品來源的廢棄物處理中心因土石流關閉,使得她必須關掉一家店。疫情期間,所有的生意停擺。因著從CCT學到的經營知識,她尋找新機會,開始奶茶生意。如今她不僅能無負擔地送孩子上學,照顧親人,還為上百人提供就業機會,並協助教會建堂和外展。

她說,HOPE和CCT帶來財務上的成功,然而她生命的至寶是耶穌基督。在烏克蘭的安天(Artem)利用貸款開了家餐館。俄烏戰爭後,他有心服事流離失所的人。目前他的24名員工中,約有一半是因戰亂必須離開家園的人。

這幾位原本只是小商人,卻願意回饋社區,服事國度,給我很大的啟發。

KRC:基督徒和教會要如何投資在類似HOPE的慈惠機構?

:HOPE設計了一些課程,幫助個別基督徒或教會認識並體驗借貸客戶的處境(請參考網頁 https://www.hopeinternational.org/take-action)。若神感動,除了金錢奉獻,還能以才幹服務社區。

小額貸款以獨特方式,傳遞管家理念,結合使萬民成為主門徒的大使命,以及愛上帝、愛鄰舍的大誡命。HOPE做的是慈惠也是宣教,在放款時也傳講真理。我們相信能有效對人傳遞的福音使者,很多時候就是當地人;他們的生命改變,便是最好的見證。盼望讀者考慮參與,擴展奉獻的影響力。

從國際HOPE機構發展的過程和客戶的故事,得以見證:「人」是最大的資源。當人使用神所給的恩賜、創意,就能為人、為社群、為國度,發揮影響力。

更多認識並實際參與,請上網站 https://www.hopeinternational.org/.

Read more: